见月经先期·气虚。
【功效】 益气补血。
【主治】 气血两虚之月经过多、崩漏,以及闭经、不孕,伴见头晕头痛、心慌、失眠、健忘等血虚失养之病症。
【用法】 人参10g,熟地黄10~15g。
【禁忌】 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
【备考】 参《景岳全书》大补元煎、固阴煎。
【按语】 人参为补气要药,性主动属阳。熟地黄为补血上品,性主静属阴。两药配用,气血双补,阴阳兼顾,动静结合。气足则能生血,血足则能载气,有相辅相助之妙,具有较强的补气养血之功,成为临床治疗气血两虚证的首选药对。《本草正》赞曰:“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补血以熟地黄为主,而芎、归但可以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黄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黄不可。”
见月经先期·气虚。
【功效】 益气摄血。
【主治】 月经过多,产后大出血属气虚不能摄血者,伴自汗、气短、脉微;亦可治气血两虚之月经过少、闭经。
【用法】 人参10~15g,当归6~10g。
【禁忌】 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
【备考】 参《景岳全书》大补元煎、固阴煎。
【按语】 人参为气分药,补气之力最峻。当归为血分药,功专养血活血。两药相伍,以人参益气固脱为主,可佐当归引入血分,以收益气摄血之功。适用于月经过多,产后气虚失摄之骤然出血,伴自汗、气短脉微之危重证候。因气为血帅,气能行血、生血,故人参合当归,补气而能生血,补气又能行血,可用于气血两虚兼瘀滞之月经过少、闭经之证。用于产后大出血时,人参用量宜大,当归用量宜小(人参30g,当归6g);用于补气养血活血时,人参15g,当归10g。
见月经先期·气虚。
【功效】 益气活血,散瘀止血。
【主治】 妇女崩漏下血、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证属气虚血瘀者。
【用法】 人参6g,三七6g。如单用,上药共研细末,黄酒调服,早、晚各一次,也可配入汤剂中运用。
【禁忌】 孕妇慎用。
【备考】 自拟。
【按语】 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脾经、肺经、心经。其品性中和,不寒不燥,既有大补元气、挽救虚脱之效,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之危症,又有补脾益肺之功,用于脾肺两虚诸证。妇人以血为用,而气之与血,互根互用。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脱,故人参大补元气既可起到补气行血之功,又能收到补气摄血之效,可用于妇科各种出血性疾病兼有气虚症状者。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入肝经、胃经,专走血分,善化瘀止血,且化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故为血家圣药、理血精品,用于治疗妇科诸血证。两药参合,一补一散,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共奏益气活血、散瘀止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有很好的强壮作用,能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增强免疫功能,减少疲劳,改善睡眠,降低血糖等。此外,它还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收缩末梢血管,从而起到止血的功效。三七能通过缩短出凝血时间,增加血中凝血酶,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
见月经先期·气虚。
【功效】 益气活血。
【主治】 气虚兼血行不畅之月经不调,可伴见心悸、头晕、失眠、乏力等病症。
【用法】 人参10g,丹参10g。
【禁忌】 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两药均反藜芦。人参不宜与五灵脂同用,萝卜和茶叶亦可减轻其药力。
【备考】 自拟。
【按语】 气能生血,气能行血。若气虚则不能化生血液,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故见月经不调诸症。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气旺血生,气旺血行。丹参为活血调经要药,且活血不伤血。人参合丹参,一补气一活血,补而不滞,行而不伤,治妇女月经不调属气虚血滞者甚为合拍。
【功效】 温经散寒,固摄冲任。
【主治】 月经过多、崩漏下血、产后恶露不绝证属冲任虚寒者;胎漏、胎动不安证属肾虚、冲任不固者;脾肾虚寒之带下清冷。
【用法】 伏龙肝30g,艾叶炭10g。伏龙肝宜布袋包先煎,或用60~120g煎汤代水。
【备考】 自拟。
【按语】 冲为血海,任主胞宫,冲任虚寒,血海不固,故月经过多,崩漏下血。伏龙肝即灶心土,味辛,性微温而涩,归脾经、胃经,能温中散寒、收敛固涩,用于脾胃虚寒不能统血之吐血、崩漏、便血等证。《名医别录》言其:“主妇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气。”《本草汇言》亦道:“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它如脏寒下泄,脾胃寒湿而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艾叶味苦辛性温,入肝经、脾经、肾经,既能温经暖宫安胎,其炒炭用又善止血,故常用于冲任虚寒所致之月经过多及崩漏、胎漏等症。两药相伍,一重在温中止血,一偏于温经止血,互相促进,各取所长,使温经散寒、止血安胎的作用增强,可治虚寒出血诸证。因两者均系温里散寒收涩之品,故脾肾虚寒之带下亦可治之。
【功效】 补脾温肾,止血调经。
【主治】 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崩漏、产后血崩证属脾肾两虚者;亦可用于经行泄泻。
【用法】 补骨脂10g,赤石脂10g。
【禁忌】 补骨脂性质温燥,能助火伤阴,故阴虚火旺及大便秘结者不宜用。赤石脂质重下行,孕妇慎用,且不宜与官桂同用(十九畏)。
【备考】 自拟。
【按语】 补骨脂味苦辛,归脾经、肾经。其性温兼涩,既能温补肾阳、“补火生土”,又能固精缩尿、暖脾止泻,主治脾肾虚寒、脾不统摄及肾失封藏之气血精津滑脱证。赤石脂质重下行,酸涩收敛,善走下焦,内服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两药合用,一补一涩,标本兼顾,可收温阳止泻、止血调经之效。
【功效】 收敛、固涩、止血。
【主治】 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崩漏及取环上环术后、人流术后出血淋漓需止血者。
【用法】 赤石脂10~15g,禹余粮10~15g。两药入煎剂宜打碎先煎。
【禁忌】 两药皆质重下降之品,孕妇慎用。因功专收敛固涩,故实证忌用。
【备考】 赤石脂、禹余粮伍用出自《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该方治伤寒下利不止。
【按语】 赤石脂味甘酸而涩,性温,入胃经、大肠经,因其甘温质重,故擅重坠下降而直入下焦血分,以收敛止血。禹余粮味甘微涩,性平,亦入胃经、大肠经,其质重下降,功专收敛,为固涩下焦之要药。此两药均质重性涩,“涩可固脱”“重可达下”,故用于妇科出血性疾病属虚者效如桴鼓。柯琴评曰:“然大肠之不固,仍责在胃,关门之不闭,仍责在脾。二石皆土中精气所结,实胃而涩肠,急以治下焦之标者,实以培中宫之本也。”妇科出血性疾病证属虚寒者,配伍补骨脂、黑芥穗等,其效更佳。
【功效】 补血止血。
【主治】 妇女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及上环后阴道出血过多兼见血虚证者。
【用法】 阿胶10g(烊化冲服),仙鹤草15g。
【禁忌】 阿胶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如脾胃虚弱、食少胃脘不适者,不宜用。
【备考】 自拟。
【按语】 阿胶味甘性平,入肺经、肝经、肾经,其色黑质润不燥,入肝能补血,入肾能滋阴,入脾肺则润燥,其质地黏腻,能凝固血络而止血,为补血止血之品,用于治疗各种出血兼见面色萎黄、头昏眼花、失眠健忘等血虚症状者。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入肺经、肝经、脾经,药性平稳,味苦而涩,为收敛止血之品。两药伍用,补血止血,标本同治,其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