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经后期·肾虚。
【功效】 补肾填精益血。
【主治】 肾虚精血亏损之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胎动不安,经断前后见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者。
【用法】 熟地黄15~20g,菟丝子10~15g。
【禁忌】 腹泻者慎用。
【备考】 熟地黄、菟丝子相伍为临床补肾常用药对,《景岳全书》左归丸、固阴煎及驻景丸等均配有此药对。
【按语】 《黄帝内经》曰:“胞脉者,系于肾。”肾虚精血不足,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或前或后;精血亏虚,不能濡养胎儿,故胎动不安。熟地黄甘温,“益阴养血之上品”,功专补血滋阴、填精益髓。菟丝子甘温,温而不燥,既补肾阳,又滋肾阴,还可固精安胎。其与熟地黄相伍,阳中求阴,以助补肾益精血之功。因两者均擅补肝肾、益精血,且可固胎元,故可用治胎动不安及经断前后因肝肾不足所致之头晕眼花、腰膝酸软等。
【功效】 滋肾养肝,补血填精,平肝潜阳。
【主治】 肝肾不足,精血两亏之月经不调、不孕,及阴虚阳亢之经行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烦躁易怒等。
【用法】 白芍15g,龟甲15g(打碎先煎)。
【禁忌】 腹满者忌用,白芍反藜芦。
【备考】 自拟。
【按语】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精不足者血也少,血不足者精亦衰。精衰血少,故月经不调、不孕。治必滋肾填精,养肝补血。白芍酸苦微寒,归肝经,具养血敛阴、补肝平肝之功;龟甲甘咸而寒,直入肾经,甘补虚,咸益肾,为滋水涵木之品,具有补肾填精、滋阴潜阳之功。两药合用,肝肾同治,白芍补肝血以养肾精,龟甲滋肾阴以化肝血,于此,养血滋阴之功倍增,阴血充足,一则血海应时蓄溢,再则阴充制阳,故该药对既可用于肾虚精血不足之月经不调,又可用于治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之证。
【功效】 调补肝肾。
【主治】 肝肾不足、精血虚少之月经不调、闭经、不孕伴食少乏力等病症。
【用法】 黄精20g,枸杞子20g。
【备考】 自拟。
【按语】 黄精甘平厚腻,长于滋肾润肺、补脾益气,适用于肾阴不足、脾胃气虚、病后虚损、营养不良之证,为滋补之良品,《滇南本草》谓其“补虚填精”,《本草正义》更是说道此药“味甘厚腻,颇类熟地黄……补血补阴而养脾胃是其专长”。可见,黄精既能补中益气,又能养阴益精,为气阴两补之品。枸杞子甘平质润,长于滋肾补肝。两药合用,黄精多入脾而补后天,枸杞子多入肾而助先天,补脾益气以生精血,故有先后天并补、气阴兼顾之妙。黄精与枸杞子均药性平和,有良好的调补之功,主要用于诸虚劳损、年老体弱、精气两虚之证。临证应用时,可取两药等份为末,和蜜为丸,长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