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的所闻所见,让我对恩师尤昭玲先生(尊称)的感知历久弥深,历久弥新!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在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前身)上学时,曾有一则轰动全校的新闻:一位学西医的女生居然考上了我校的研究生。因为当年研究生的录取率极低,学西医的能考上则更是难上加难。同学们纷纷议论:哪个女生这么厉害,这么热爱中医?此事一直悬在我的脑海里。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一所县级医院工作,在一众盛赞“老中医”的同事口中又听传“湖南中医附一妇科有一位业务能力非常强的年轻医生”,我心生敬意的同时更为好奇。这一串谜团终于在我调到湖南中医学院工作后获解,之前耳闻的“女研究生”“年轻医生”即是尤昭玲先生。更有幸的是,我成为先生亲自指导的学生!
在从师后的三十多年里,我不仅深深感受到先生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精湛的临床医技、高尚的医德医风,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殷切无私的良师益母情怀,而且更是目睹了先生集多个身份于一体时夙夜在兹的辛勤付出。跟随先生学习、科研、教学、临床时,我时常被先生宽阔的学术视野、独特的学术见解和非凡的临床疗效所折服。先生更是中西医学交流互鉴、中西医结合的追梦人,在月经不调、不孕症、妇科肿瘤、妇科血证,尤其是中医、西医均难以独立解决的疑难杂症,如剖宫产远期并发症子宫切口假腔、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环境不良、卵巢早衰、卵巢低反应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均有着独特见解和非凡疗效。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先生将中医药参与辅助生殖技术(IVF-ET),通过反复摸索、凝练,率先制定出系统、完整的中医药参与IVF-ET调治的理念、程序、方案、方法、方药,多次在国际国内妇科学术会议上演讲,在中、西医妇科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内外求诊者络绎不绝,拜师学习者数不胜数。先生始终践行“花最少的钱,帮病人看好病”的一贯宗旨,是德艺双馨、名闻遐迩的女性健康守护神。
先生在临证遣方用药时钟情于“药对”。《神农本草经》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而视之,当有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药对”正是中医历代医家遵循古训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积累的、具有独特效验且相对固定的遣方用药配伍形式。先生认为“药对”的配伍,或相须、相使,或相畏、相杀,既可以增强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又能减低或消除毒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在数十年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中,先生留心收集、运用、验证妇科药对,今撷取其中精华编撰成本书。在遵循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融合中医药传统理论与先生的独特见解,阐发药对的配伍意义,以期为传承妇科名家临证经验、启迪后学做出些许贡献。
先生临床耕耘不辍、勇于创新、新见迭出,而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难免对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挂一漏万或理解偏差,敬请先生和同道予以指正!
湖南中医药大学 文乐兮
二〇二一年七月于湖南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