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疏肝理气,散寒调经。
【主治】 月经后期,经行腹胀痛,且胀重于痛者,证属肝郁气滞。
【用法】 香附10g,乌药10g。
【备考】 香附、乌药伍用出自《韩氏医通》青囊丸。方由香附、乌药组成,治一切气痛。《兰室秘藏》乌药汤中也有此二药的配伍。
【按语】 香附辛散苦泄甘缓,不寒不热,善于理气开郁止痛。因其兼入血分,为“血中气药”,故又能理气调经,被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乌药味辛性温,入脾经、肺经、肾经、膀胱经。乌药辛开温通,上走脾肺,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下达肾与膀胱,以温暖下元,调下焦冷气。因其能通理上下诸气,故可广泛用于由气滞、气逆引起的腹胀、腹痛,尤以下腹疼痛者,其效更佳。两药相伍,香附可行血分之气,乌药专走气分;香附偏于疏肝理气,乌药长于顺气散寒。一气一血,对于月经后期及经行腹胀痛证属肝郁气滞夹寒者用之效如桴鼓。因两药善行气止痛,故对胀重于痛者最为适宜。
【功效】 理气解郁,活血调经。
【主治】 气郁血滞之月经后期、痛经、胁痛及月经不调等。
【用法】 川芎10g,香附10g。
【禁忌】 两药均为辛燥之品,故阴虚火旺者慎用。
【备考】 自拟。
【按语】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滞,气血郁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经期推后、痛经。川芎辛散温通,走而不守,入血行气,气行则血行。香附辛平,其性宣畅,能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前人称它“主一切气”,且能入血分以行气调经。其与川芎伍用,一长于活血,一善于行气,气血并调,共奏理气活血调经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附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川芎具有扩张血管、解痉止痛作用,临床用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障碍所致的偏头痛,单用此两药研末冲服,即可收到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