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益气摄血,健脾升阳。
【主治】 脾不统血之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以及中气下陷所致之子宫脱垂、脾虚带下等脾肺气虚证。
【用法】 人参10g,黄芪15~30g。
【备考】 人参、黄芪伍用,出自《脾胃论》补中益气汤,该方主治气虚下陷及气虚发热之证。
【按语】 脾胃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而冲脉又隶于阳明。妇女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血海满盈,经候如期,胎孕正常。若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影响冲任,就容易发生经、带、胎、产、乳的各种疾病。如气虚血失统摄,则见月经先期、经期延长、崩漏等;若气虚清阳不升,中气下陷,则可见子宫下垂;若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则水湿下注,则可见带下过多、经行泄泻、水肿等。治宜益气摄血,健脾升阳。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大补元气,补气之中兼能养阴,守而不走。黄芪味甘性温,健脾补肺,补气之中兼能升阳,走而不守。两药相须配对,补气之力倍增,且一走一守,阴阳兼顾,彻里彻外,通补无泻。故一切气虚不足之证均可用之。
【功效】 益气摄血,健脾燥湿。
【主治】 脾胃气虚诸证。
【用法】 人参10g,白术15g。
【备考】 人参、白术相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该方为补气健脾的基础方,主治脾胃虚弱证。
【按语】 “人参甘温质润,能补五脏元气,白术甘温健脾,能补五脏之母气”(《医方考》)。两者相伍,人参补气而力峻,能挽救虚脱;白术偏于健脾以生气,且能燥湿、安胎。两药相辅相成,健脾益气而燥湿,故凡脾胃气虚、血失统摄及脾虚湿浊内停之证,无论急缓均可选用。临床运用时,生白术适用于益气生血,便秘者宜大剂量;炒白术适用于健脾燥湿;焦白术适用于助消化、开胃口、散癥癖;土炒白术适用于补健脾胃而止泄泻。
【功效】 健脾益气,养阴固肾。
【主治】 脾胃虚弱、血失统摄之月经先期、崩漏,或脾虚水湿不运之带下过多、经行泄泻。
【用法】 人参10g,山药15g。
【备考】 人参、山药相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与《傅青主女科》完带汤。前方为补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停泄泻证;后方补脾疏肝、祛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白带过多证。
【按语】 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善补脾肺之气。山药甘平,平补气阴,且性兼涩,能益肾固精。两者相伍,正如《本草正》所言:“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第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肺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可见两药配伍,相辅相成,一专于补,一兼有涩,既可使健脾益气的作用增强,又收涩固精,且使补气而无温燥伤阴之忧。
【功效】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虚弱诸证。
【用法】 人参6~10g,炙甘草6~10g。
【禁忌】 人参、炙甘草系甘缓补益之品,有壅中滞气之弊。
【备考】 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按语】 人参甘温,大补元气,“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本草经疏》)。甘草甘平,作用和缓,善补心脾之气,且可调和脾胃。两者相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益气健脾之功倍增。
【功效】 益气养血,滋阴止血。
【主治】 脾不统血之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等证。
【用法】 人参10g,阿胶10g。人参宜文火另煎,阿胶烊化冲服。
【禁忌】 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
【备考】 人参、阿胶相伍出自《金匮要略》温经汤,该方为妇科调经常用方,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月经先期、崩漏、月经量多、不孕等病证。
【按语】 人参味甘性温,归脾经、肺经,功善补气健脾益肺,为脾、肺气虚常用之品。阿胶味甘性平,归肺经、肝经、肾经,功偏补血滋阴止血。两药合用,健脾益气以摄血、生血,故脾不统血之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以及阴血亏虚之证均可用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