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失调,是妇产科疾病中一种常见的发病机制。因为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如月经为气血所化,妊娠需气血养胎,分娩靠血濡气推,产后则气血上化为乳汁。妇女只有气血调畅,冲任通盛,经孕才能正常。因此,调理气血也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许多妇科药对的配伍用药正体现了这一点。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不自生,须得生阳之药,血自旺矣”,故血虚者在补血的同时应伍人参、黄芪等益气之品,即李东垣所谓“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生阴血”(《脾胃论》)。体现这一法则的妇科药对在临床中较常使用的有“人参-熟地黄”“人参-首乌”“黄芪-当归”,特别是其中黄芪与当归的配伍,张秉成推崇至极,赞曰:“非区区补血滋腻之药,所可同日语也。”
血的运行既靠气的统摄,又赖气的推动,若气虚统摄无权,则血不循常道而出血。其治疗如单止血而于气不顾,则虽止但徒劳无功,故应在止血的同时配伍益气摄血之品,人参与阿胶配伍成对即是此意;若“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则其治应益气活血并举,此一则使气旺血行瘀去,再则使活血祛瘀不伤正,常用药对如“人参-三七”“黄芪-当归尾”;若为“气滞血瘀”,则其治又当行气活血,像“川芎-赤芍”“香附-当归”之类。
瘀血是妇产科疾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寒凝、热结、气滞、气虚均可导致血瘀,而使冲任不畅,引起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崩漏、胞衣不下、产后腹痛、癥瘕等疾病,治疗固当活血祛瘀,然其活血祛瘀法除有上述益气活血、行气活血外,尚有温经活血、清热活血,前者如“麝香-肉桂”,后者如“赤芍-牡丹皮”“大黄-桃仁”。若属血瘀重症,还需“水蛭-虻虫”“虻虫-地鳖虫”等虫类血肉有情之品搜剔脉络;若血瘀日久,或痰瘀胶结而成癥瘕者,则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又当软坚散结消癥,常用药对如“昆布-地鳖虫”“王不留行-夏枯草”。
妇科血证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月经过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等。故治疗既要考虑不同出血原因,更要牢牢把握止血的基本治则。归纳妇科常用止血药对,可以发现其用药特点大致有三:①针对出血原因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止血方法。如“白术-灶心土”益气摄血、“五倍子-陈棕炭”涩血止血、“阿胶-干姜”温经止血、“侧柏叶-苎麻根”凉血止血、“蒲黄-茜草”活血止血。②善用炭类药物如“山楂炭-茜草炭”“贯众炭-莲房炭”“荆芥炭-藕节炭”等。③注重止血不留瘀。如收敛止血的仙鹤草与化瘀止血的茜草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