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药对的配伍自有其内在规律,通过对大量药对的推理、归纳、综合分析,其配对组成原则既体现《神农本草经》“七情和合”理论,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兹分述如下。
所谓相须配对,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取其相互协同,以提高疗效的配伍方法。这种配伍方法并不是任意两味同类药物的机械拼凑,而是根据疾病的病位、病性、病势、病程,结合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有选择地用两味或三味药物配伍,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如桃仁与红花配对,两药均系活血化瘀之品,前者质重沉降,偏入里走下,破瘀力强,后者质轻升浮,善走外达上,行血力胜。两者相须配对,破瘀有利行血,行血有利去瘀,从而使活血祛瘀之力倍增,以治妇人血滞经闭、痛经诸证。又如白术与苍术配对,两者均能健脾燥湿,但白术甘温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苍术苦温辛烈,燥湿力胜,散多于补,两者相须为用,一散一补,使健脾燥湿之力增强,用治脾虚湿停之带下。川芎伍香附、麻黄伍桂枝、附子伍干姜等亦均属此类。从以上药对不难看出,相须配对的组合基础一般有三个方面:一为性味相同,即依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及酸、苦、甘、辛、咸、淡、涩等性味加以组合,上述的麻黄与桂枝均为辛温之品,附子与干姜皆为辛热之物;二为归经相同,根据药物的归经,选用同归某脏腑经络的药物配对,以加强治疗作用,上述白术与苍术,即同归脾胃;三为功效相似,这种配伍法是药对组成最主要的方法,上述“麻黄-桂枝”“附子-干姜”“桃仁-红花”均属此类。
相使配对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甚至相反,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通过协同或互补作用而提高疗效,或产生新功效的一种配伍方法。根据配伍增效的机制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为借性能功效方面的某些共性来协同增效,并利用药物的个性特长增强治疗效果。如健脾益气、补脾以行水的黄芪与利水渗湿的茯苓配对,两者均可利水,但后者长于渗利,并于利水之中寓健脾之功,故可提高黄芪补气利水之效,用治妊娠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又如补血止血的阿胶与化瘀止血的蒲黄配对,两者均可止血,后者又能化瘀,因此后者既助前者止血,又可使止血不留瘀,补血不滞血,以治月经过多、崩漏等日久而见血虚征象者。二为利用彼此在阴阳、气血、脏腑、五行上的关系,将主要功效有别的药物配伍,以达到强化某一特殊功用的目的。如根据“气为血帅”的气血关系,用活血化瘀药与益气药相配,或将活血化瘀药与理气药相伍,以“益气活血”“理气活血”。黄芪与当归尾相伍即为益气活血药对,香附配丹参即为理气活血药对,均有助于加强活血化瘀之效;滋阴养血的熟地黄与补肾温阳的菟丝子相配,借菟丝子“阳中求阴”,以助补阴之效,用治肾虚精血亏损之月经不调、胎动不安。其他如“虚则补其母”“滋水涵木”“培土生金”“补火生土”“扶土抑木”“益精化血”“补血生精”等均是此类妇科药对的配伍所常体现的法则。三为针对疾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立错综的情况,将性能、功用、趋势相逆的药物配伍,以达到彼此兼顾、协同分治的目的。如“吴茱萸-牡丹皮”配对,前者性热,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后者性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一寒一热,双向出击,分解寒热,可用治寒热错杂之月经不调。又如《妇人大全良方》引《专治妇人方》中荆芥散,即当归伍荆芥穗,一补血,一祛风,主治“产后中风,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瘛疭”。此外,尚有依据病势以“因势利导”,或利用药物的气味合化(如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苦辛通降)等特性的相使配对。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此种配伍在妇产科临床常见三种类型:一为制约毒性的配伍。如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即生半夏与生天南星畏生姜,生姜杀生半夏与生天南星的毒;再如单味附子对小鼠的毒性比由附子组成的四逆汤的毒性强四倍。单用一定量的附子,能导致动物死亡,而附子和甘草煎煮配用,却可避免动物死亡,说明甘草“杀”了附子的毒性。二为缓解烈性的配伍。如大黄、附子与甘草配伍。三为避免因寒凉伤阳败胃、温热化燥伤阴、滋补滞气、攻伐伤正,常通过药性或功效相反药物的配伍来缓解或消除药物的偏性。由于妇女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使得其配伍用药需格外谨慎,古人就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的感慨。因此,此类配伍在妇产科临床显得尤为重要,妇产科药对也突出体现了这一特色。如经行水肿,治当利水消肿,然正值经期,一味渗利势必损伤正气,故于大剂量赤小豆中配伍少量红枣,一则健脾以制水,再则以其甘缓之性防赤小豆通利太过。又如治产后腹痛的常用药对“枳实-芍药”的配伍,其中芍药在敛阴柔肝、缓急止痛的同时,能防枳实破气伤正;枳实在破气止痛的同时,能使芍药补敛不留瘀,照顾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特点。
综上所述,妇科药对的组成原则,或相须相使以增加疗效,扩大治疗范围,或相畏相杀以减轻毒副反应,正如施今墨先生所言“其间有起到协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专取所长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而无论何种配伍,均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原则,以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至于“七情”中相恶与相反的配伍,因其能降低药物原有功效,增强毒副反应,故这种配对原则上不可合用,亦属药对配伍禁忌的范畴。李时珍曰:“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同用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