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职业特点,要求老年照护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与法规约束每个公民的道德规范,也保护着每个公民的权利与利益。老年照护师应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与法规。本章将对宪法常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劳动法常识、老年照护师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分别进行叙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规定国家制度、国家性质、社会制度和政权组织原则的法律,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主要内容如下:
主要包括政治权利;宗教信仰权;人身自由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及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宪法同时还规定了国家对婚姻、家庭、老人、妇女和儿童的保护。
包括遵纪守法,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1.基本权利的普遍性和真实性。
2.权利和义务的紧密结合,只有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3.法律的平等性,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人物或特权阶层的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的目的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
该法中的老年人是指 60周岁以上的公民。规定了老年人应得到赡养和扶养,老年人的人身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权、继承权、居住权,国家和社会的养老福利制度,养老金制度,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制度,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以及对老年人合法权益侵犯的追究。
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对于有虐待、遗弃、打骂、残害老人的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它明确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应享有平等就业、选择就业、合法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职业技能培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和参加工会等的权利。同时,劳动者必须履行完成的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的义务。
劳动法的核心是订立正确的劳动合同。所谓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应负的责任。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为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文明意识和全民的文明素质,当地政府或行政领导部门都制定了本地区法规和制度。老年照护师应模范地遵守本地区、本单位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老年照护师的工作会涉及其照护对象和家属的隐私权、劳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保护法、婚姻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应熟悉这些法律法规,不要涉及敏感的问题,如病情、家庭财产、家务事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合同法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着明确的论述,老年照护师到有关的服务公司求职,必须要签订一份合同。在组成合同的过程中,老年照护师要根据劳动法和合同法,签订出一份内容详尽、责权分明的有时效性的合同。
大部分老年照护师是从外地来的打工者,治安管理条例中要求外来人口必须有身份证、暂住证、就业证,还有妇女的计划生育证明等。老年照护师随时将这些证件齐备,以示自己的身份合法。
老年照护师不是照护对象的家属,只有照顾照护对象的责任,没有照护对象的监护权,所以涉及病情变化、检查、治疗等,自己不要做主,应及时通知家属进行决策,避免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而相互之间发生纠纷。
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老年照护师的职责只是负责照护对象的生活照护,没有治疗的资格,如打针、输液等。如果认为自己能承担这些操作,就给照护对象去做,一旦发生意外,老年照护师应负法律责任;即使不发生意外,也可能引起照护对象及家属的不满而发生纠纷,所以老年照护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要做自己职责以外的工作。
1.老年照护师应遵守什么法律、法规?
2.老年照护师应注意哪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 赵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