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某,男,3岁,就诊于2018年7月11日。
主诉 :咳嗽3日,发热1日。
病史 :患儿3日前开始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以白天为主,痰多,昨日开始出现发热,热峰39℃,伴流清涕,无鼻塞,纳眠尚可,大便每日一次,先干后软,小便偏黄。舌红,苔白厚,指纹紫滞达于风关。
查体 :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及哮鸣音。
中医诊断 :肺炎喘嗽。
西医诊断 :支气管肺炎。
证候诊断 :痰热闭肺。
治法 :宣肺开闭,清热化痰。
方药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 :蜜麻黄3g,苦杏仁8g,甘草3g,葶苈子3g,生石膏15g(先煎),桑白皮4g,辛夷花3g,青蒿10g(后下),蛤壳10g(先煎),毛冬青12g,连翘8g,神曲6g。共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8年7月14日) :服上方后,患儿现仍反复发热,热峰39.2℃,发热间隔约5至6个小时,咳嗽,日重夜轻,痰声重,稍鼻塞,无流涕,胃纳欠佳,食量减,眠可,大便成形,每日2次,量不多,味不甚,小便色偏黄。舌尖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达于风关。
处方 :蜜麻黄3g,苦杏仁8g,甘草3g,葶苈子5g,生石膏15g(先煎),毛冬青12g,桑白皮4g,蛤壳10g(先煎),辛夷3g,青蒿10g(后下),蒲公英10g,淡豆豉5g。共3剂,每日1剂,水煎服。
电话随访,服药1剂后,热退,咳嗽症状减轻,病情好转。
按语: 五虎汤出自《医宗金鉴》,由《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演变而成,具有缓急平喘、宣肺涤痰的功效,常用于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该患儿高热反复,阵发性连声咳,痰多,小便黄,舌红、苔白厚,指纹紫滞达于风关,一派痰热闭肺之象,故予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并据证先后加青蒿、蛤壳、毛冬青等清热解毒化痰之品,经治疗,热退,咳嗽症状减轻,病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