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内部由神经纤维聚合形成的神经束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神经纤维包含有轴突、髓鞘和雪旺氏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包含有弹力纤维和血管(图1-5)。显微镜下神经鞘由外鞘和包绕神经束的神经外膜组成。神经束包含不同数量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之间由神经内膜分隔。神经束表面覆盖一层结缔组织鞘,即神经束膜。在神经鞘和神经束之间散在分布的结缔组织被称作神经束间膜,营养神经的血管走行其间。
NF:神经束;E:神经外膜;P:神经束膜;e:神经内膜;IE:神经束间膜
图1-5 外周神经内部结构解剖示意图
随着新一代高频浅表探头和融合成像技术的出现,超声因其经济、快速、无辐射,已成为公认的影像工具广泛用于外周神经的评估。相比于MRI,超声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率,不仅在单次检查中可上下追溯神经干的走行,还可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进行检查。
在长轴切面上,外周神经的声像图表现为多条呈高/低回声的平行线,与神经束沿人体长轴方向走行一致(图1-6)。
探头频率5~12MHz显示前臂中三分之一正中神经(
),神经束表现为呈平行排列的线性低回声,被高回声条带状神经束间膜分隔
图1-6 外周神经长轴切面
在短轴切面上(图1-7),受神经分支影响,每条神经的神经束数量不同。当神经进行分支时,神经干分成两条或以上次级神经股,神经股分成神经束,神经束分成神经支。因为神经外膜与周围脂肪组织同样表现为高回声,使得神经的边界很难分辨。
神经扫查技术基于对神经走行、神经与周围结构解剖毗邻关系的精确了解。检查肢体神经时,推荐采用短轴切面连续系统性跟踪神经进行扫查。一旦监测到要检查的神经,将其放在短轴切面图像的中央,根据神经走行方向将探头上下移动,从近心端和远心端追踪检查神经。采用这种所谓的快速诊断技术,检查者几秒钟内就能完成一长段四肢神经的追踪扫查。
前臂尺神经(
)表现为呈蜂巢样,均一低回声背景下的圆形高回声区
图1-7 外周神经短轴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