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更是一位当代中医临床大家,他长期致力于探索和解决中医临床疑难问题,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德艺双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醉心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桃李满天下!在三十多年的教学中,他强调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在坚持中医守正传承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医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新病机十九条——中医诊疗疾病新视角》正是仝小林院士“承载、开放、创新、融合”思想的体现。
“病机”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一种症状分类法。病机是从复杂的症状中提出纲领,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正所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掌握这些病机,对临床错综复杂的症状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成为辨证的准绳,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仝小林院士传承《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针对当今老年病、慢病、代谢病、心源性疾病及瘟疫等多发疾病类型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病机十九条”:膜、神、髓、脾、络、心是对病位的延伸,痹、伏、敏、郁、散是对病机的阐发,癔、霾、燥、瘀、浊是对病邪的补充,老、慢、医是对病程病势的概括和对医(药)源性疾病的总结。十九条中有表有里,有脏有络,有散有郁,有虚有实,有功能有器质,有缓有急,有患有医,严丝合缝,发前人所未发,系统地展示了中医诊疗疾病的新视角。
《新病机十九条——中医诊疗疾病新视角》一书除了概要之外,还逐一从释义、疾病概述、病机阐述、治疗、验案举隅等方面展现了十九条病机的内涵及应用。
中医的根基在于经典传承,中医的价值在于临床疗效。本书不仅是中医理论的创新和临证精髓,也是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体现了仝小林院士传承守正、与时俱进的大师风范。
“大医精诚”,特别令人钦佩和感动的是,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仝小林院士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在第一时间深入抗疫一线,为运用中医药抗击疫情和重塑中医文化自信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新时代中医人的楷模。
《新病机十九条——中医诊疗疾病新视角》付梓之际,本人有幸先睹为快,收获良多!仝小林院士博古通今的学识、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药专力宏的胆略,令我敬佩不已!仝小林院士邀我为本书作序,本人深感荣幸!故谨以此数言,表达本人的由衷敬意!
相信本书的出版,必将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期待!
岐黄学者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
2020年4月15日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