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教授以人体空腔可看作一“焦”为依据,将颅腔和髓腔定义为“顶焦”,并将“顶焦”从三焦系统中剥离出来,提出“人有四焦”的学术观点 [3] 。顶焦(颅腔和髓腔)包括神系、髓系,上焦(胸腔)包括心系、肺系,中焦(腹腔)包括肝系、胃系,下焦(盆腔)包括溲系、衍系。仝教授由此建立了四焦八系的辨治体系 [4] 。
根据临床经验,仝教授以四焦八系辨治体系为纲要,对脏腑风湿的辨治范畴进行了梳理。顶焦神系中各种脑炎后遗症、脑瘤等,追本溯源,起于外感风、寒、湿邪者,可按照脏腑风湿辨治;顶焦髓系中的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疾病,发作前有反复外感病史者,可按照脏腑风湿辨治。以此为据,病在上焦者(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病在中焦者(如1型糖尿病、慢性胃炎、肠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病在下焦者(如慢性肾炎、慢性盆腔炎、生殖系统慢性感染、泌尿系统慢性感染等),若起于感受风、寒、湿邪,邪气伏留,感邪后反复发作,均可在审因辨识的前提下,按照脏腑风湿来论治。见表1。
表1 四焦八系中与脏腑风湿有关疾病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