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疾病概述

(一)西医概述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 [1] ,其临床表现分为全身表现和局部表现,全身表现主要有发热、全身不适、腰背四肢酸痛、乏力、头痛、头昏、耳鸣等,局部表现主要有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少痰,除此之外还有腹痛、腹泻等。患者常虚弱无力,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肺部听诊无明显改变,X线胸片上肺、支气管无明显改变 [2] 。上呼吸道感染分为以下几种:①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②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③咽炎型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咽部炎症为主。④胃肠型感冒。诊断标准:上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并排除临床上相似的疾病可做出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分型靠各型的临床表现特点来诊断。实验室检查:病毒性感染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X线检查可协助排除肺、支气管病变,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对上呼吸道感染及病因鉴定、临床分型都有帮助 [3]

(二)中医概述

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由外感风邪所致。《伤寒论》更是论述了寒邪所致感冒的证治,所列桂枝汤、麻黄汤为风寒感冒的治疗做了示范。《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指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微有青黄脓涕”,已经认识到风热病邪可引起感冒,并较准确地描述了其临床证候。感冒之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后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 [4]

近年来,国内制定发布了感冒的证候分类及辨证规范,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中对普通感冒的辨证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这些文献对提高普通感冒的辨证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它们多以专家经验或部分专家讨论的共识为主,缺乏必要的临床调查研究、标准验证及中医术语规范。因此,建立普通感冒的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对提高临床辨证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西医把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中医分为伤寒、伤风、伤湿等,仝教授把外感病位统归于三种黏膜,即皮肤黏膜、呼吸道黏膜、胃肠道黏膜。外感之邪从三种黏膜侵犯人体,病初起,无论恶寒发热孰轻孰重,均应首先辨清病发于哪种黏膜。 ySmtWtR7HFFE9I3MrZM+e4hhDk6L7pb8uMGe561C6MSKv/YPdRxE3r8Od21OR5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