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嘌呤的代谢终产物。人体中的尿酸 80%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谢,20%来源于富含嘌呤或核酸蛋白的食物。人体中的尿酸平均值为 1200mg,每天产生约 750mg,排出500 ~ 1000mg。从比例上看尿酸的内源性来源比外源性来源更多。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过少时都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形成。
尿酸的生成和排泄是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我们可以从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来看尿酸是如何调节的。
尿酸生成过多与高嘌呤饮食有关。根据不同食物中嘌呤含量的不同,可以把食物分成高嘌呤食物(如动物的脑、心、肝、肾,沙丁鱼,老火汤等)、中嘌呤食物(如豆腐、蘑菇、牛肉、鳝鱼等)和低嘌呤食物(如大米、鸡蛋、牛奶、苹果、白菜等)。
饮酒的人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比不饮酒者高,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酒精可促使人体内乳酸的合成增加,乳酸又可以抑制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②酒精可以增加人体内嘌呤合成的速度,使其产量增加;③饮酒过程中常会摄入过量含丰富嘌呤和蛋白质的食物;④某些酒类,尤其是啤酒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嘌呤。
嘌呤代谢障碍可导致嘌呤的利用率下降,进而使尿酸的生成增多。
肾脏是人体排泄尿酸的主要器官,人体内每天产生的尿酸约2/3 由肾脏排泄,余 1/3 由肠道及汗腺等排出体外。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及肾小管分泌后重吸收四个步骤,尿酸的净排泄量取决于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及其分泌后的重吸收作用。在一般群体中,80%~ 90%的痛风患者存在尿酸排泄不足的情况。当肾脏的排泄功能出现障碍时,尿酸就会堆积在人体内,从而形成高尿酸血症。疾病、药物和遗传等因素可导致肾脏的尿酸排泄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另一方面,高尿酸血症又可以导致或者加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研究证明,高尿酸血症不仅是慢性肾脏疾病新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促进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大多数中医学者将高尿酸血症的病机归结为脾肾亏虚、痰浊湿热、瘀阻血脉、痰瘀互结、浊毒内生。本虚为脾虚、肾虚、肝肾不足,标实为湿浊、湿热、痰瘀阻滞。高尿酸血症患者多有痰湿、湿热、气虚、血瘀、阳虚及阴虚。本虚与标实均强调痰湿这一病理因素对于高尿酸血症的影响。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日久化热,痰浊湿热内蕴,导致血中尿酸生成过多;肝失疏泄,肾司二便功能失调,痰浊湿热阻滞,导致血中尿酸排泄减少。过多的尿酸积聚于体内,最终形成对身体有害的病理产物。
高尿酸血症因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因此对于防治高尿酸血症具有独特优势。若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痰湿体质进行干预调节,可使 80%的内源性嘌呤得到分解代谢,从而降低血尿酸。中医“治未病”从调整体质状态入手,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其进一步演变成痛风及相关性疾病。调节偏颇体质可达到阴阳平衡,使痰湿体质趋向平和体质,气血调畅,五脏安和,脏腑功能各司其职。运用“治未病”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调节体质的优势,成为调节尿酸、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