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脏康复的定义为:通过综合的整体康复医疗,改善因心血管病引起的心脏和全身功能低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目的。心脏康复是融合了心血管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医学、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为心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提供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疗干预和风险控制,涵盖心血管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后的治疗与康复,贯穿整个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近十年,在以胡大一教授为首的专家们的带领下,我国心脏康复蓬勃发展,大量心脏康复中心成立,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走进心脏康复中心,加入心脏康复计划。
营养处方作为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之一,在心脏康复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合理膳食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明确提出“定期修订和发布居民膳食指南”等,说明居民应该根据膳食指南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合理膳食是中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调整饮食结构更为重要和迫切,营养处方变得尤为重要。
心脏康复的营养处方应首先从正确的营养评估开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伴随着慢性疾病的增长,长期持续的营养评估是营养处方的基础,是疾病预防的关键。营养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膳食调查、能量消耗测定、体格测量、体能测量、生化检测、临床(营养缺乏病)检查和综合评价。通过营养评估尽早发现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在国内外医疗行业中,营养评估已成为诊疗的常规工作,很多医院管理标准将其纳入测量要素,并在营养评估后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和营养处方。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合理膳食,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以控制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生、发展,也可以降低发生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合理的膳食模式对维持机体健康、预防慢性疾病相当重要,我们需要以循证为依据,更新膳食指导,以预防慢性病为目标,全方位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心脏康复,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