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萝卜,我们常听到一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说明古人很早就明白冬天吃白萝卜有益身体健康的道理。冬天的饭桌上是少不了白萝卜的。那么,冬天吃萝卜究竟好在哪呢?给孩子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白萝卜成熟干燥的种子叫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由此推知,白萝卜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白萝卜素有“小人参”之称,李时珍对其十分偏爱,在《本草纲目》将其列为“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命名为“萝卜”,并一直延续至今。白萝卜味辛、甘,归肺、胃经,性凉。《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萝卜具有消食、下气、化痰、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胀满、吞酸、反胃、肠风、泄泻、痢疾、便秘等疾病。
对于孩子,我向来是不主张吃太寒凉的食物,不过白萝卜性虽凉,却不会太寒,不算大寒之物。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我之前提到,秋冬之际要放开手给孩子补阳气,那为什么还要吃性凉的萝卜呢?这与冬季的气候特点有关。
秋冬时节,天气转冷,阳气逐渐收敛,人体皮肤腠理也处在收缩状态,阳气很好地潜藏在我们的体内,人体处在一个外冷内热的状态,这时候食欲大开。当吃的食物增多,就容易“积”,积久了就会化热,所以这个时候吃白萝卜来清热消积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孩子天生脾常不足,消化功能较弱,更容易出现积食,积滞郁而化热,必然会加剧内热。此时,脾胃积热的孩子就会出现口干、口臭、咽喉痛、便秘等情况。白萝卜不仅能够消积、清热,还能润燥。所以,冬季想给孩子补一补,调理孩子的体质,家长就要学会如何给孩子吃白萝卜。
首先,不要给孩子吃生的白萝卜。生的白萝卜性寒,小朋友都是虚寒的,脾胃功能弱,吃太多寒凉的生萝卜容易伤阳。
其次,在吃中药、用药补的时候,避免吃白萝卜。由于家长很难控制好食量,吃白萝卜容易破坏药补的功效,所以在中药调理的阶段,特别是吃参、吃中药处方的时候,就要避免给孩子吃白萝卜了。
跟温热的食物搭配,炖煮久一些,能达到较好的行气消积的功效;同时搭配羊肉、牛肉等来炖煮,中和使用,效果更佳。
另外,寒证、虚寒或者外感寒邪的病症,比如寒性腹泻、寒咳等,都不适合吃性凉的白萝卜。
值得注意的是,白萝卜和胡萝卜不宜一同食用。白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胡萝卜却恰恰含有一种能破坏维生素C的物质,同食会破坏白萝卜的营养,影响孩子对营养的摄入和吸收。
山药白萝卜粥
材料: 白萝卜50克,山药20克,大米100克。
做法: 山药浸泡一夜,切薄片;白萝卜去皮,切薄片;大米淘洗干净;将大米、白萝卜、山药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800毫升,烧沸,再用文火煮35分钟。
功效: 健脾胃,益肺肾,补虚羸。
适用年龄: 1岁以上分次服。
白萝卜牛腩汤
材料: 白萝卜200克,牛腩250克,葱5克,生姜数片。
做法: 牛腩焯水去腥,加姜片放入砂锅炖熬半小时,再加切块白萝卜和切段葱茎,加水2升,煮至白萝卜松软为止。
功效: 清凉补益。
适用年龄: 3岁以上分次服。
羊肉是冬天补虚的首选食材,但羊肉性热,很多家长担心给孩子吃羊肉会太燥热,不好消化。其实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那么究竟能不能给孩子吃羊肉?应该怎么吃?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小孩子阳气虚弱,自然需要升扶阳气。冬天帮孩子升扶阳气,就是补脾阳、补肾阳,既能入脾、肾,又温热而不过燥的食材,当选羊肉。
羊肉,味甘,性热。入脾、肾经,补肾阳,益脾气,温中焦。具有补虚益气、温中祛寒、开胃健脾、益肾助阳的功效,能从根本上呵护和助益孩子阳气,因此,其温阳补虚效果比起其他性热助阳的食物更好。但羊肉虽好,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吃的。
羊肉补虚效果极佳,但其性温热,偏阳虚的孩子适合吃羊肉;偏阴气不足的孩子如果吃羊肉,很容易燥上加燥,反伤阳气。所以,家长在准备给孩子进食羊肉前,要先分清楚孩子的体质是偏阳虚,还是偏阴虚。
阳虚的孩子适合多吃羊肉补虚。反复生病的孩子,最容易损伤脾肾阳气,阳虚则显寒象,因此,阳虚的孩子总是怕冷,多有以下的症状:畏寒怕冷、四肢冰冷;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大便溏薄,夹杂着未消化的食物;舌苔淡白有齿痕等。如果孩子经常性出现这些情况,可以在消化情况良好时,适当吃点羊肉温补阳气。
阴虚的孩子不适合吃羊肉。孩子体质的特点是虚寒,阳气稚嫩,很容易出现阳气虚的情况。但不同的季节会有所变化。夏天,孩子多是阳虚于内,但冬天,则多可能阴虚于内。如果孩子在秋末冬初没做好润燥滋阴的工作,很可能出现阴虚火旺、体内蕴热的情况,比如,如果孩子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大便硬结的话,就不能给孩子吃羊肉了。此时绝对不适合吃羊肉进补,否则会燥上加燥,有害无利。
羊肉性温热,还有温补助阳的功效,成人吃多了都可能会感觉“躁”,更何况脾胃虚弱的小孩子。脾胃弱,消化跟不上,郁而化热,就更容易上火。所以,吃羊肉之前,不仅要先判断孩子的体质是否偏阳虚,还需要判断孩子的消化状况是否良好。
至于怎么吃,家长最担心的问题肯定是:羊肉会不会太燥热、易上火,会不会不好消化。怎样能使羊肉少燥热、易消化,在烹饪上是很有讲究的。给孩子吃羊肉,注意以下三点:
积滞的情况下是不能吃肥甘厚腻的食物的,更别说羊肉这样温热的食物。所以首先要调理孩子的消化情况,不要让孩子积食。如果孩子消化良好,就可以给孩子吃些羊肉了。如果孩子消化情况不好,就要先调理积食,消化好之后再吃。
羊肉温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搭配其他凉性的食材来中和。在炖煮羊肉的时候,可以搭配豆腐、白萝卜、冬瓜、马蹄、青皮甘蔗等清热泻火的凉性食物。最好就是白萝卜,“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不仅能中和温燥,还能帮孩子理气健脾。
注意:给孩子烹煮羊肉不要加入滋补的药材,如当归、人参、黄芪等;少放或不放温辛燥热的调料,如胡椒、孜然、茴香、八角等,否则容易热上加热。但为了去除羊肉的膻味,可以放入不去皮的生姜,因为姜皮辛凉,有散火除热的作用。
《饮膳正要》中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粥本身最养孩子,对孩子的脾胃五脏都很有助益,补益阴液、生发胃津,既暖脾胃、易消化,又润燥滋阴,一举多得。容易消化,也使得食材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除此以外,每次给孩子吃羊肉不能太多,孩子一次吃2~3块就很不错了,吃多了容易积滞。少吃多餐,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调理效果。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比如1~2岁的孩子,可以只喝些粥水。给小宝宝煮粥时尽量去掉皮和肥肉,用瘦肉部分来煮粥,煮好后,最好去掉一些油腥。
山药羊肉粥
材料: 羊肉50克,山药50克,粳米100克,盐、葱花、姜末少量。
做法: 羊肉洗净,切碎,入油锅煸炒,加入盐、葱花、姜末继续煸炒至熟透;山药去皮洗净,切小块,粳米淘洗干净,放锅中加适量水煮沸,放入山药块小火煮成粥,再加入炒熟的羊肉煮沸即可。
功效: 健脾补肾。
白萝卜羊肉汤
材料: 羊肉500克,白萝卜半根,姜、蒜、葱、盐少量。
做法: 羊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洗净;白萝卜洗净,切块;砂锅中注水,旺火烧沸后放入羊肉,撇去浮沫,放入葱、姜,转小火将羊肉炖至七成熟;放白萝卜炖15分钟,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 暖身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