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讲过敏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很难根治的疾病。那么,小儿过敏除了生活饮食起居的调节之外,药物治疗、中医的辨证施护以及脱敏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对症治疗过敏主要依靠的是药物。现代医学比较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酮替芬、赛庚啶、西替利嗪、开瑞坦等)、抗非特异性炎症药物(如顺尔宁)以及糖皮质激素(如派瑞松)等。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抗过敏药物起效快速、作用明显,但通常只能短暂减轻症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组胺的产生,药效往往随着药理作用的降解而消失,需要反复用药才能维持作用,治标不治本,而且从临床的表现来看,这些药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激素类的药物,一般来讲不主张使用,长期使用激素来治疗过敏性疾病是不可取的,家长要知道这些最基本的知识。
那么,如何为儿童选择抗过敏药物呢?一般来说,儿童抗过敏药临床以抗组胺药使用居多。抗组胺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现在甚至有第三代的出现,不过以前两者常见。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第二代抗组胺药有对中枢神经镇静作用较为轻微等优势,相对安全,可优先使用,比如氯雷他定(开瑞坦)。
第一代抗组胺药与第二代抗组胺药对比
温馨提示:长期服用抗过敏药物容易导致易过敏人群其他因素的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会产生耐药性、抗药性,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所以,抗过敏药物的使用原则一般是非必要不使用,遵医嘱使用,症状好转后慢慢停药。
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大多跟风邪、湿邪或者血瘀相关,都是本虚标实证,标实就是有风有湿,本虚就是肺脾气虚。治疗过敏性疾病主要从全身性的“固本培元”入手,以健脾补气为主,以调和营卫为法。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它的稳固需要后天之本的供给。脾胃是后天之本,只有脏腑之气充盛,身体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外邪的入侵。因此,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讲究健脾补气,提高自身免疫力。
日常健脾补气有两种方法比较实用,一是饮食调养,另一个方法就是小儿推拿。
饮食调养需要消食导滞。儿童“脾常不足”“儿为虚寒”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孩子非常容易为饮食所伤。很多父母怕孩子营养不够,往往过度喂养,忽略孩子身体承受的能力,导致孩子长期存在积食的情况,使孩子的脾胃受损,继而引起过敏。
对于儿童,特别是 3 岁以内的幼儿,脾胃功能虚弱,容易积食,这时候可以给孩子做简单的按摩。家长可以给孩子捏捏脊,或者做腹部按摩,既可以健脾气,又可以补肾阳。但是动作要缓慢、轻柔,并时刻观察孩子的反应,以孩子能接受的力度为宜。
大多数过敏性疾病与风邪有关,而营卫之气是阻挡风邪的重要武器,通过调和营卫,增强营卫之气,能有效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还会选用一些具有一定脱敏作用的中药,以缓解过敏性疾病出现的痒、痛、肿、麻等症状。具体中药材的选用需要咨询医生,切不可自行乱用药。
中医治疗过敏是从脾胃、肺气来进行合理的调控,所以,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比西医更有优势。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时,不仅治疗疾病本身,还会通过扶正、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等方法,使某些过敏原失去抗原性,使人体在再次接触原来的过敏物质时不再发生过敏反应。而且,中医治疗会对因过敏而受伤害的器官、组织进行保护和维护,因而在面对某些棘手的、顽固性的过敏病症时,中医治疗往往更具有优势。而且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所用的中药往往不良反应小,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抗药性的机会也比较少,不会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
脱敏治疗,是标准化的免疫治疗,进行脱敏治疗的前提是找到孩子过敏反应的过敏原,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影响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
脱敏治疗是将过敏原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提取液,给孩子反复刺激,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使孩子对这种过敏原的免疫耐受性提高,以后再接触该过敏原时就不再发生过敏反应,或反应的程度明显减轻,对症用药可以大为减少或完全不再需要使用药物。
脱敏治疗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通常需要 2~3 年才能完成,而且要借助医学特别加工的过敏原提取液来完成治疗,不是说孩子对花生过敏,就给他一次少吃一点而逐渐加量这么简单。因此,脱敏治疗必须由专业人员来进行,家长不可在家自行尝试。
目前,脱敏治疗也有其局限性,只适用于 5岁以上的孩子,而且不能用于治疗食物过敏和过敏性湿疹,可以用于患过敏性鼻炎、哮喘和IgE介导明确了吸入性过敏原的孩子。
温馨提示:
脱敏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经过脱敏治疗后,其风险系数和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都会增加,因此,是否能够进行脱敏治疗,还需要专科医生结合病情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