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多事之秋”,家长不可忽视的常见病

李清照诗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就是保养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天气忽冷忽热的时候,是最难保养的。入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感冒咳嗽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如果孩子早上起来时咳两声,连着打喷嚏,流鼻水,整天吸鼻涕,那么明显是着凉受寒了。

感冒

防止孩子感冒着凉,家长做好这几点:

1.保护好孩子神阙穴

神阙穴就是肚脐眼的位置。胎儿依赖这个穴位输送营养至全身,才使得胎体逐渐发育。神阙穴是守护脾系的关键,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元固本。神阙穴位于腹之中部,是下焦的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该穴能健脾胃、理肠止泻。调护孩子的脾胃,就是调护孩子的根本。有经验的老中医,甚至可以通过孩子肚脐的形状、深度、厚度来判断孩子脾胃的强弱。

神阙穴最容易受寒。肚脐是剪断脐带后才闭合的,是腹部脂肪最单薄、皮肤最薄嫩的地方。有些老人会给小孩穿肚兜,就是为了保护神阙穴。

天气转凉,孩子入睡后,可以在其肚子上裹上一个薄薄的毯子,以防孩子踢被后肚子受凉。或者给孩子穿裤腰高过肚脐眼的裤子,盖住孩子的小肚皮,包住孩子的小肚子,就不用担心孩子下半夜踢被子了。

2.不要让孩子脚底受寒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天凉了,不能让孩子在家里光着脚跑了。不论白天还是夜间,双脚一旦受凉,就可能引发感冒。脚底是人的“第二心脏”,分布于脚部的穴位有60多个,与各脏腑器官一一对应。

孩子光脚走路是有益处的,尤其是刚学步的孩子。夏天地板温热的时候没有问题,但到了秋冬,如果还让孩子光脚在冷冰冰的地板上走,那孩子就很容易会感冒。如果孩子喜欢光脚走路,也要在地板铺上垫子或者地毯。

白天孩子光脚走路时,寒气会从脚底侵袭身体,晚上睡觉再稍不注意,那就更容易感冒了。家长要督促孩子穿拖鞋,要帮大一些的孩子在家里养成穿拖鞋的习惯;帮小一些的孩子穿上袜子,或者学步鞋;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的脚底吹风受凉。

3.避免孩子体内寒湿

如果家长留意下孩子的舌相,就会发现现在多半孩子是偏湿偏寒的。因为暑湿没有祛尽,到了秋季又要润燥,而润燥的食物又多偏凉偏寒,脾胃差一些的孩子就很容易生湿。秋天的时蔬水果,比如梨子、柚子,就是偏寒凉的,如果不注意控制量,一次吃太多,孩子就很容易会生寒湿。如果已经内生寒湿,再感外邪,晚上睡觉稍微受凉,孩子肯定就要感冒生病了。

4.调护好脾胃

孩子的脾胃调护一直是我重点强调的,脾胃好的孩子消化好,不积食,抵抗力强,当然不易生病。关于秋季脾胃的调护要点,家长可以参考前文内容。

总之,日常饮食生活得法,孩子的体质就会有所改善,孩子也就不容易感冒生病了。

给家长推荐一个汤方,预防入秋孩子感冒,增强抵抗力,1周给孩子喝两次。小一些的宝宝,喝汤不吃渣。

专家推荐食疗方1
小儿安秋方

材料: 炒谷芽10克,炒麦芽8克,陈皮2克,乌梅5克,莲子5克,百合8克,煲瘦肉汤。

用法: 喝汤不吃渣,大小皆宜。1周2次。

功效: 消食健胃,理气润燥。

专家推荐食疗方2
秋柠饮

材料: 陈皮1~2克,用热水洗干净;柠檬1~2片,用新鲜的口感更好;蜂蜜10毫升。

做法: 陈皮和柠檬用热水泡开放温,加入蜂蜜即可。1岁内的孩子不用蜂蜜,改用适量黄糖代替。

功效: 理气润燥。

轮状病毒导致的秋季腹泻

秋季引发腹泻的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感染了轮状病毒的孩子,会出现高烧和腹泻,有些最初会呕吐,有些还会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病中会很难受,病好后很多孩子都会明显消瘦。但只要养护得当,孩子也能很快恢复。

如何预防秋季腹泻?

1. 增强体质

这是孩子健康的根本,孩子抵抗力强,自然就会少生病。孩子体质好坏的根本在于脾,秋季健脾的窍门在于润肺。

2. 保护肚脐不受寒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最容易受寒邪风邪的穿透弥散。因此,预防秋季腹泻,也要保护好肚脐不受寒。

3. 勤洗手

轮状病毒是典型的粪口传播病毒,每天饭前饭后、放学回家、便便之后都要监督孩子洗手。洗手要用流水,并搓洗干净。

饮食调理的重点在哪里?

1. 少辛增酸

夏天,我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多吃姜、葱、蒜,尤其是姜茶驱寒,但是一入秋,就要少吃这些了。入秋后可以多吃一些酸性水果,如山楂、葡萄、柠檬、阳桃等。日常饮食中也可以有倾向性地少辛多酸,比如给孩子蒸鱼时要少放姜丝,用柠檬片代替,做成柠檬鱼;夏季推荐孩子喝的红糖姜茶,这时候也不适合给孩子喝,可以喝柠檬蜂蜜饮代替。

2. 禁寒凉,多柔润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夏天解暑的一些寒凉食物,这时候要少给孩子吃。

润燥益肺肠的食物,如芝麻、糯米、蜂蜜、枇杷等,都比较柔润,有益胃生津的功效,其性味也都很适合孩子。糯米煮的稀粥,最能帮孩子补气。芝麻可以打成浆,也可以打粉做糕点,或者煮粥,最简单的就是在每餐的大米饭上撒上几粒黑芝麻。

夏天去暑的西瓜尤其是凉茶,这个时候就不要给孩子吃了,秋季是孩子腹泻高发的季节,更要防止孩子小肚子里外受寒。

专家推荐食疗方1
三珍糯米粥

材料: 百合10克,白果10克,去芯莲子10克,黄糖15克,糯米30克。

做法: 加水800毫升,慢火熬煮成粥。分次服用。

功效: 敛肺益气,理脾健胃。

专家推荐食疗方2
蜂蜜柠檬饮

材料: 洗净的金橘2个,柠檬1片,清水200毫升,蜂蜜10毫升。

做法: 金橘和柠檬加水煮开后加入蜂蜜。分次服用,1周2次。1岁内婴儿不用蜂蜜,改用适量冰糖。

功效: 润肺润肠,醒神开胃。 IwXadnVkG3yRprdSS2i1CzFdx+iNEgt1WSzKzcpPGTls6nYJt7PQYRRv5HMjcy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