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暑,重在“防寒”

许多家长以为,中暑是由于太热而引起的发烧生病。但现在四处都有空调冷气,孩子中暑的概率不大,因此对中暑不像对手足口、流感等那么重视。实际上,这种做法大错特错!

正因为现在冷气多、冷饮多、冷食多,孩子中暑的概率反而更大了。每年进入小暑之后,孩子中暑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孩子轻微中暑,家长以为是普通感冒,并不十分在意,如果处理不当,后果有可能很严重。

你真的了解中暑吗?

中医对中暑的解释很全面。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认为不仅高温环境会导致中暑,炎夏里的寒气、冷气更容易导致中暑。在实际临床中,后者更为多见。

夏天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导致的中暑,就是中医认为的阳暑,也叫中热。中阳暑的孩子,会出现头痛、高烧、皮肤发烫、多汗的症状,孩子精神萎靡,没有力气,全身发软。中阳暑是阳证,要用凉药解。主要是因为气温太热,伤了肺气,要用清热解暑的凉药。

阴暑又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两个场景:孩子在户外运动后,跑到空调房,特别是商场、游乐场等冷气特别大的地方;孩子汗流浃背,马上冲冷水澡降温,或者喝冷饮、吃雪糕、食饮冰冷的水果凉茶等。这都是常见的中阴暑的原因。

炎夏被寒气、冷气侵袭所出现的中暑现象,就是中阴暑。夏季气候很热,人体的毛孔都处于打开的状态,阳气发散,跑到体表,体内阳气虚。这时候,被寒气、湿气、冷食、冷饮侵袭,突然降温会引致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就会出现中阴暑的情况。

中阴暑的孩子,会出现头痛、怕冷、四肢酸痛等症状。通常孩子身体发烫,但不出汗。中阴暑是阴证,要用热药解,用热药来发散,最常见的药就是少含酒精的藿香正气口服液。

1.防止孩子中暑,家长要做好这几件事

(1)顾护孩子脾胃,戒冷食。脾胃功能弱,脾阳不足的孩子最容易中阴暑。顾护孩子脾胃,首先要戒食冷饮冷食,不要过度喝凉茶,不要天天喝清热解暑的汤。

(2)不要给孩子加过多的衣服,特别是小宝宝。在空调房时比大人多一件即可。很多时候,家长怕孩子吹空调着凉,给孩子穿太多,反而会让孩子因过热而中暑。

(3)控制户外活动。进入三伏天,上蒸下煮,即便到了傍晚,太阳落山,地面一样热气蒸腾。特别要提醒的是,在婴儿车里的小宝宝是最容易被地面的暑热熏蒸,导致暑邪乘虚侵袭而发病的。

2.孩子中暑,家长如何紧急处理

中暑最典型的表现是高热,孩子体温飙升到39℃甚至40℃。皮肤摸上去很烫,但不出汗。或者是突然大量冷汗之后无汗。孩子的精神通常都很萎靡、昏沉,头痛。

如果孩子已经中暑,家长要懂得紧急应对,做好以下几点。

(1)少量多次喂水,每隔1小时喂孩子喝几口水。注意不能让孩子大量喝水,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排汗亢进而更虚弱,严重者会出现脱水或热痉挛的症状。不清醒的时候不喂。

(2)用冷毛巾敷额头、泡温水浴或服用退烧药,帮助孩子退烧。如果孩子高热昏迷,要马上送医院就诊。

(3)如果是中阳暑,比如孩子脸很红、汗多等症状,可以给孩子喝绿豆薄荷冰糖水、吃西瓜解暑解热。西瓜号称“夏天的白虎汤”,但注意不要过量。

(4)如果是中阴暑,比如孩子怕冷、四肢酸痛等症状,可以给孩子喝绿豆陈皮红糖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酒精)。 zKXv83SC/lehwJlQQa7/6pHbCOWSX+Zyj/UVXhUvT8yE1Q402tx13oQEewLg4dT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