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婴幼儿的胃肠消化系统和口腔咀嚼能力都不及成人,在喂养方面就有诸多禁忌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再次列举一些家长在喂养过程中容易进入的误区,由育儿专家给予科学解答,希望能给爸爸妈妈一些指导性意见。
一直以来有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他们认为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营养,适合正值长身体的婴幼儿,所以常常会把蛋黄作为辅食添加的首选。虽然鸡蛋确实营养价值高,但过早地给宝宝添加蛋黄却是一件很不妥当的事情。
比较关注宝宝营养需求的家长都知道,在刚添加辅食的时候,需要让宝宝多摄入一些富含铁的食物,以免出现缺铁性贫血,于是妈妈们就用蛋黄来补铁,然而事实是1个蛋黄的含铁量仅为0.4毫克,且铁的吸收率只有3%左右,并不是补铁佳品。此外,蛋黄中含有一种名叫类卵黏蛋白的成分,是导致过敏的重要“元凶”,如果宝宝过早摄入蛋黄,很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过敏反应,总而言之,鸡蛋黄不能作为辅食的首选。
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鸡蛋黄不能作为首选,但也不代表宝宝一直不能吃,毕竟蛋黄的营养还是很丰富的。那什么时候可以吃呢?具体要怎么吃呢?
◆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可以等到8个月左右的时候尝试鸡蛋黄,如果发现宝宝有过敏反应,或者宝宝本身就是过敏体质,则要等到1岁以后再尝试添加,以免加重过敏。
◆为了减少鸡蛋中营养成分的流失,最好食用水煮蛋。将鸡蛋煮熟,取出蛋黄。可以先从1/8个蛋黄的量开始,让宝宝尝试,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再逐渐增加食用量。
◆有些家长一餐辅食只让宝宝吃一个蛋黄,这种做法并不合理,因为只吃蛋黄没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营养成分不均衡,最好搭配上米粉、蔬菜泥等,营养价值会更高。
温馨提示:从营养角度上讲,与鸡蛋黄相比,鹌鹑蛋黄没有明显优势,只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一次吃不完整个鸡蛋黄,用鹌鹑蛋黄比较方便而已。
婴儿营养米粉和婴幼儿配方乳一样,都是专为婴幼儿设计的营养食品。而且越来越多的儿科专家、营养专家提出:首次添加辅食,从婴儿米粉开始为宜。但有些家长错误地将米粉当作米粥,或者觉得米粉属于工业化产品,担心食用安全,而直接用米粥来喂养宝宝,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婴儿营养米粉与米粥看似是一字之差,但两者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尤其在营养含量层面。米粥的主要营养仍然是米的成分,即便是熬煮的时间长一点,粥看起来稠一些,但其营养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而营养米粉则不同于普通的米粥,其中添加了这个年龄段宝宝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DHA、膳食纤维、钙、铁、锌等,营养成分较为全面,营养价值远高于单一的米粥汤或水果泥,更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求,而且发生过敏的概率很低。有些品牌的婴儿营养米粉还添加了益生元或益生菌成分,可以协助调理宝宝的肠胃功能。营养米粉除了在营养含量方面具备优势之外,冲调起来也特别方便,没有固定的模式,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自行掌握稀稠、多少。
综上所述,营养米粉有着普通米粥难以逾越的优势,所以家长不要擅自用米粥代替米粉。但家长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就需要在选购营养米粉时多比较一番,选择一款质量好、宝宝又喜欢的米粉,家长就不用再担心了。具体的选购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项:
◆到大型超市或母婴店购买大品牌的营养奶粉,其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选购时认真查看包装,核对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对应年龄段等。
◆购买后开封查验粉质色泽、气味以及冲泡形态等,如有异常及时退换。
零食对孩子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魔力”,好像任何时候只要有零食,就能让孩子主动完成家长的要求,无形之中零食所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很多家长也习惯用零食来代替正餐,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如果孩子一不愿意吃饭,家长就给他零食,这样只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而且有些婴幼儿的消化吸收能力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很多营养都无法被吸收利用,即便家长认为零食可以为孩子提供能量,但其中的营养吸收率并不高,同时还占据了正餐的摄入量,既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也不能真正满足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一说到宝宝的衣食住行,很多妈妈就会变得很紧张,尤其是新手妈妈,这样紧张、担心的情绪延伸到辅食的制作过程中,就演变为生怕宝宝呛着、噎着、消化不良,而将食物煮得软烂。但食物真的是越软烂越好吗?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不是绝对的。在辅食添加的初期,食物确实要软烂,这样才能让宝宝好接受、好吸收,但随着他们慢慢长大,这样一成不变的软烂食物就不再适合,而是要调整辅食的性状,以适应宝宝发育的需求,否则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影响咀嚼能力:咀嚼能力并不是宝宝天生就拥有的,而是需要后天进行练习的。如果宝宝长时间吃的辅食都太过软烂,其口腔肌肉难以得到锻炼,咀嚼能力也就难以被激发,甚至有的宝宝稍微吃到一些带渣的食物就会作呕,这都是长时间吃太软的食物导致的。
影响牙齿发育:软烂的食物无法给宝宝的牙齿和牙龈带来充足的挤压锻炼,如此一来牙齿的发育和排列就会受到影响,很有可能导致乳牙滞留、恒牙萌出缓慢等问题。此外舌头和其他口腔器官的灵活度不高,也会导致孩子说话含糊不清。
除以上两种影响外,孩子的口腔发育可能受限,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一直让孩子吃过于软烂的食物。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曾介绍过,孩子的辅食要清淡原味,不能随意添加调料。而大部分成人食物的味道很丰富,所加入的调料也比较多,不适合孩子过早接触。
如果家长过早地让孩子食用成人食物,丰富的口感体验会让他很难再接受原汁原味的辅食,这也是很多婴幼儿抗拒辅食的原因之一。有些家长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给孩子偶尔尝尝大人的食物没关系,但事实上只要孩子接触过少许成人的食物后,都有可能刺激味觉过早发育,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不再愿意吃辅食。所以提醒广大家长注意,不要因为宝宝看到自己在吃饭,表现出想要品尝的神情,就盲目给他吃成人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几个妈妈坐在一起讨论自家宝贝,如果生长发育稍微慢一点,妈妈就会觉得是不是宝宝的营养不够,吃得不好。于是有些家长就会擅自做主,往辅食中添加营养品。
家长爱子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却不推崇。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希望家长有所了解。
◆各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相互之间不能盲目比较,只要处于正常水平,家长不用过于担心,也没有必要急于补充营养品。
◆市场上购买的营养品,大多无法确定其有效成分和含量,也不排除有添加剂、防腐剂的加入,盲目添加很可能会让宝宝摄入有害物质,反而不利于生长发育。
◆辅食中添加营养品,还有可能导致某些营养元素过多,从而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所以家长不要擅自、盲目在辅食中添加营养品,要想让宝宝获取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最好通过饮食补充,既安全也能适时调整。
通常来说,只要辅食添加适当,宝宝在10个月左右的喝奶量就会逐渐减少甚至不喝,这是正常现象,家长不用过分担心,但如果妈妈认为宝宝已经添加了辅食,或者爱吃辅食就可以不用喝奶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尤其是对刚刚添加辅食的宝宝来说,米糊、米汤是其主要添加物,这类食物的成分多半是水和淀粉,会被很快吸收、代谢,且相较于乳汁或配方奶,营养成分也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需求,如果长时间让宝宝只吃辅食不喝奶,或者少喝奶,很有可能会造成发育迟缓等问题,所以妈妈最好在早晚再各喂一次奶,以保证宝宝营养的摄入。如果宝宝不爱喝奶,可以将其加入辅食中,让宝宝通过吃辅食吸收到母乳或配方乳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