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家长这些育儿误区你有吗

●远离育儿四大误区,让孩子少生病

第一大误区:家长总是说自己的孩子容易“上火”。因为发现孩子经常有眼屎多、嘴唇红干、喉咙发炎、排便困难等症状,于是给孩子喝“下火”的凉茶或清热解毒的药物,但孩子“上火”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

专业指导:中医强调“儿为虚寒”,而凉茶又是寒凉之物,孩子饮用后只会加重身体的虚寒,这样身体脏腑机能就变弱,气血更加难运行,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

第二大误区:给孩子穿得太多。很多家长总怕孩子受凉,要求孩子多穿衣服。

专业指导:俗话说,多衣多寒。古代医家常讲,孩子“常需三分饥与寒”。如果孩子穿得太多,经常被捂得出汗,皮肤毛孔长期处于开放的状态,这时稍微受风一吹,被外邪侵袭,反而更容易染上风寒。因此,在身体健康、无病痛的前提下,3岁以下的孩子,日常穿着比成人多一件即可;3岁以上孩子的衣服数量基本上可以和成人一致。

第三大误区:频繁地给小宝宝换奶粉。无论是育儿经验缺乏而跟风草率更换奶粉,还是奶粉本身出现了质量问题而被迫更换,给一个仅几个月大的小宝宝频繁地换奶粉,会造成其脾胃损伤。

专业指导:如果奶粉的质量没有问题,就不要频繁给宝宝换奶粉。如果是小宝宝食用后拉的便便不太正常,比如拉奶瓣状的便便,那可能是小宝宝的脾胃功能较弱,不妨先调整喂奶的浓度、次数。每次水量不变,奶粉量稍微少一点,这样冲出来的奶粉就会稀一点,也比较容易吸收;次数也可以适当减少。

第四大误区:孩子的“吃”,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吃得多才能长得高,吃得好才能长得好。孩子不爱吃饭,家长追着喂。许多家长每天不停地担心:孩子老是不吃,怕营养不够啊!所以不厌其烦地哄孩子吃饭、给孩子加餐,表面上看是爱他,但实际上就是害了他!

专业指导:其实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营养不够”的情况,更多的是营养过剩,无法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所以才会出现家长说的给孩子多吃多补了却依旧瘦瘦小小的情况。如果遇到小孩子偶尔不想吃饭,就不要强迫他吃,一顿、两顿稍微少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小孩子很能吃,你就要控制,不能让他过饱。

育儿问答:
日常调护家长必需掌握的育儿知识

孩子的健康离不开孩子、家长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孩子年纪尚小,很难进行自我管理,家长要善于学习、沟通、观察,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问题一:孩子怎样穿着才合适?

夏天时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家长自己穿短袖,孩子却还穿着带外套的两件;冬天则里三层外三层,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是因为不少父母总担心孩子受寒,中医研究则认为“多衣多寒”,穿太多的衣服,将孩子当成温室的小草,他们就难以得到阳光的沐浴,阳光杀菌强身的功效就无法发挥了。

“药王”孙思邈也曾用“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强调孩子应该多接触大自然以提升体质。

另外,《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汗出见湿,乃生痤疿”,所以不能给孩子穿太多衣服,否则若大量出汗却没有及时处理,孩子就容易“闷伤”,紧接着就会长皮疹。尤其是由老人照护的孩子,一般穿得比较多,那是老人本身年老体弱需要多穿衣服,却忽视小孩的真正需求。

总的来说,在身体健康、无病痛的前提下,3岁以下的孩子,日常穿着比成人多一件即可;3岁以上的孩子日常穿着基本上可以和成人一致。

问题二:孩子怎样吃才合理?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四季脾旺不受邪”均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脾胃调理理论,强调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则强,不易生病。而饮食喂养出错则是脾胃衰弱的重要原因,与以前经济落后时的喂养方式不同,当下的喂养错误更多的是营养过剩,给孩子进补;也有家长老觉得孩子上火,经常熬煮凉茶,造成孩子体质寒凉;更不乏由于自身工作、饮食习惯等原因而没有让孩子按时进食,造成过饥或过饱的情况。

其次,《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到“小儿饮食有任意偏好者,无不致病”,明代医家万全也说过“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所以从中医的角度看,偏食、挑食、饱食,另外还有劝食、哄食、逼食、久食、临睡前进食等都是不可取的喂养方式。

问题三:孩子居室布置怎样才合理?

家长要清楚明白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影,他们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格尚未完善,适应能力还不能与成人相提并论,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居室的布置上也应该多花心思。床垫太软、枕头太高或太低、房间空气不流通等情况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有的家长习惯让孩子睡在睡袋中,这种做法比较适用于小婴儿,因为他们会睡得比较安稳,但对年纪稍大的孩子其实并不适合,如果不能自如翻身那么睡眠质量自然就下降了。

天气闷热的时候自然需要使用空调或风扇,但有些家长抱怨家里夏天都不敢使用空调,怕孩子因受寒而生病。但事实上孩子因为天气炎热、天生好动等出汗而没有及时抹干,全身长了痱子的例子并不少见。中医中就有“汗出见湿”“汗出当风”的见解,汗衣湿溻肌肤导致风邪入内不能散热毒后就容易患上皮肤病、感冒。所以适当使用空调或风扇是可以的,只要控制温度或风速,注意稍微打开门窗通风,而且出风口不要直对孩子的头面部吹即可。

问题四:孩子玩耍、出行要注意哪些方面?

现代年轻父母因为沉迷手机、电脑等而忽略照护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轻则让孩子自己玩耍,疯跳疯跑,重则出现安全事故,孩子被卡住、溺水等。

此外,不少家长喜欢带孩子外出运动、旅游等,出行安排及防护工作一定要到位。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适合游泳、跑步、泡温泉,要结合孩子的体质特点,也要考虑气候因素。不科学的身体锻炼,比如没有进食就大量运动,吃完饭就剧烈跑跳等就不能很好地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

问题五:孩子情绪不佳也会影响免疫力吗?

孩子也有七情六欲,当其情志受损时就容易免疫力下降,此时会造成更为棘手的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湿疹等。情志受损最直接造成的疾病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如癫痫、多发性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等。

问题六:医疗行为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

为什么孩子需要经常去医院呢,很多父母并没有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疏忽大意,是不是自己不合理的喂药,是不是食疗不当,又或者是不是医生给孩子不合理用药(长时间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伤了孩子身体?

此外,有些家长偏爱中医,使得小病被拖延;有些家长偏爱西医,孩子长期服用药性太强的药,影响了脾胃。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日常诊疗可综合运用。

问题七:孩子生病,该如何看病才能好得快?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心急,早上带孩子看了一个医生,下午没好,晚上又找别的医生看急诊,一个病换了好多医生,带着孩子奔波在去各个医院的路上……其实,现在坐诊的医生都是受过专业医学教育的,都有相当的经验,都有能力看好病,所以,家长在选择医生的时候不必刻意选择主任,关键要看医生有没有耐心,能不能细心地倾听你的讲述。给医生多些理解,医生也会多些耐心,这样医患关系才会越来越好。

养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有责任感,需要花心思。日常可以多花时间全面学习孩子常见疾病的诱因、看护要点等知识,比如发热时退烧药的合理使用、中西医怎样合理配合才好等。这样当孩子出现不适时就不会手足无措,浪费金钱与时间。 db0UmtlKGCQy8TwHQmdYD2bgY/Y7nQ6A5VGjKHY826GFHZOivptJitZKYOWoeN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