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致疾病的因素中,内因约占15%,社会因素约占10%,医疗因素约占8% ,气候、地理因素占7% ,个人生活方式因素约占60%。世卫组织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强调预防是健康的保证。
合理膳食可以概括为“五个数字”“五种颜色”。
“五个数字”:①每天一杯牛奶,确保250毫克的钙;②每天300~400克的主食,相当于250~350克的碳水化合物;③每天3~4份高蛋白食物;④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⑤吃500克的蔬菜、水果。
“五种颜色”:红:胡萝卜、西红柿等,适量的红葡萄酒。黄:黄色蔬菜,如红薯、南瓜、瓜果等。绿:绿茶以及绿色蔬菜。白:燕麦粉,燕麦片。黑: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生命在于运动,但要适度,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对于多数健康人来说,衡量运动适量的标准,国际上流行采用心跳速度的幅度来衡量:(220-年龄)×(65%~85%),只要在此范围内运动,都能收到最佳效果,并能保证运动的安全性。
据世卫组织数据提示,走路是最佳的运动,但要注意“三、五、七”的要诀:“三”指每次步行3千米,时间超过30分钟,“五”是说每星期最少运动5次,“七”是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不要超过170-年龄。
吸烟可以引起肺癌等多种癌症和肺气肿等肺部疾病,还增加了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危险,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要把烟戒掉。
适量的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过量就会对健康不利,影响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最近也有学者提出戒酒,但很多人做不到,那就控制饮酒的量吧。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比其他因素都重要。世卫组织指出,生理,心理,社会人际适应的完满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生理才能健康。古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这个道理。唯有自我调整心态,才能心理健康,也才会有身体的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我们所说的保持良好的心态。事实上,很多疾病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人抵抗力强,少得病,即使生病也会很快痊愈。
保持心理平衡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三个“乐”:顺境时助人为乐,平常时知足常乐,逆境时自得其乐。励志时要“向上看”:与比自己强的人比拼,才会有进步;而心理调节要“向下比”:世界上总有比自己还惨的人,以期获得心理安慰、心理平衡,当然不能幸灾乐祸。
点评
健康四大基石,支撑起人体健康大厦,而健康的第一基石是合理膳食。英国作家盖伊曾经告诫人们:“失去了健康,什么爱情啦,荣誉啦,财富啦,权力啦,就都不能使人振奋。”没有健康岂止是“不能使人振奋”?简直就是什么都没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