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梅序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万晓刚先生,年少即立志于中医学术,勤奋好学,思维敏捷,性情豁达,虽岁月蹉跎,不与人争,而共襄中医大业,是效“礼之用,和为贵”也。自改革开放以来,虽万类向荣,然难免沉渣泛起,或有极少浮名噪世者,亦不能眩于目而惑于心也。因而谨记宗师张仲景之贬斥:“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先生将此贬斥,转作自身当头之棒,而有敬畏之心。于是“学而时习之”,宗法经典,博览群书,研精一理,勇于实践,未尝稍懈。自20世纪80年代,笔者初迎先生以来,倏忽三十余年矣。忆往昔,或课堂诊室,或学科建设,或西窗夜话,无不坦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情谊甚洽。赴粤深造之后,多有书信往来,或以手机凭空寄语,无非三句不离本行。因知其学术精进,后生可畏。善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退之所言,信而有征。

先生已届知天命之年,有李太白对人生之感慨:“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然则,无太白之雅趣,而效古人之“秉烛夜游”。有求索之执着,而仿先贤之悬梁刺股。遂邀热爱中医经典学术之研究生,组成微信书群,每日研读《金匮要略》一条。先生主讲,学生问难,教学相长。积之盈岁,则《读金匮》成矣,是继《读伤寒》后之又一力作。书名虽以“读”字冠首,然若无三十余年之学术积淀、无丰厚之临床素养,焉能为功,怎一个“读”字了得!由是观之,则艰辛几何,欢乐几何,俱在其中矣。

笔者读《读金匮》,开卷即有收获,如该书首篇首条:“……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实”字,前人或以补益为解,或顺文带过。而先生云:“实者,调理之意,或升或降,或补或泻,以和为贵,不必拘于补益之义……”显然是指通过不同调治方法,使脾气充实(健运),而不受五行克贼之害,乃得“以和为贵”之真谛。因而“实”与“和”,有异曲同工之妙,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犹《伤寒论》第278条:“……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此“实”字,亦为充实(健运)之意。不过前者为辨证调理而“实”,后者为人体正邪相争,正胜邪却而“实”。先生精于仲景之学,故能纵横捭阖,探隐索微,嘉惠后学。然毕竟个人精力有限,而学海无涯,故笔下仍存敬畏。如对有所心悟者,阐而发之,必言出有据;有学术争议者,畅抒己见,必平正而为;有晦涩难解者,宁可存疑,不强为解释。笔者读后,获益良多,欣然为序之余,得小诗一首,聊作尾声:

劲草无心系玉骢,

秋冬且备憩飞鸿。

枯荣造化随天意,

大道无为万象中。


(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 DZRBxdj9um7sBVe0Z0J5RTFPHh+n1R0y2rT/3RV9yXRnygBeHvR+HBijiQvvpcF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