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科学,医师是与人最亲近和最富人情味的职业。医学的崇高使命是尊重生命、维护健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学的发展正如希波克拉底所倡导的那样“爱人与爱技术是并行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医学技术、医疗服务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唯技术化”与“悖人性化”的现象。可幸的是,十余年来医学界已越来越认识到,医学是运用医学知识、技术来解决人的问题,医学必须包含技术要素和人文要素。医学技术离不开人文精神,医疗服务离不开人文关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中国医师协会自2006年始建立了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举行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全国考试,这些成为推动人文医学发展的良好平台和有效途径。广东省医师协会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人文医学工作委员会,旨在推动人文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医师的人文素养,提高医师的人文医学技能,促进医师在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中彰显人文精神及体现人文关怀,使患者获得富含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营造医患和谐的医院文化与社会氛围。
十余年来,本书的作者们在广东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工作委员会、广州市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分会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工作。这些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大力推动了培养医护人员人文素养的工作。基于这些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效果,我们在人文医学技能培训教材、教程的基础上编成本书。
本书共18章,分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介绍人文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人文医学概论、医师的医德准则与专业精神、医学发展脉络、中国传统医学人文发展、叙事医学、医疗纠纷的法律与人文、南山精神共7章。特别是在“南山精神”一章,着重介绍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教授钟南山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医疗临床、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道路上表现出来的“南山精神”的实质,就是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实干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求真精神、向善精神、致美精神、服务精神、民本精神和大医精神。下篇介绍在医疗活动实践中主要的人文技能,包括医患沟通基本原理、语言的口头表达与非语言表达技能、与患者建立关系的技能、人文性采集病史的技能、对患者解释问题的技能、病情告知的技能、与患者共同制订治疗计划的技能、应对难缠患者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化解人际冲突的技能和应对压力的技能共11章。
本书强调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可以使医师在短期内掌握,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本书内容可用于人文医学技能培训,以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等作为人文医学培训路径的切入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虽然本书的内容以医师学习训练与培训人文医学技能为主,但也适用于护士、医技人员等医护人员学习人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作者大多数是在医院从事医疗服务、医院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理论水平有限,本书肯定存在很多值得不断改进和完善之处,恳请读者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