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邓铁涛: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

专家简介

邓铁涛,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本照片为方宁拍摄)

“药物不是万能的,必须注重养生,只有意志坚定,才能持之以恒,作息以时,娱乐适宜,浪费时间须痛改,健康无价,不要对不起自己。”这是邓老养生的座右铭。他经常告诫弟子们:养生保健并不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养生就是要有好的生活习惯。

养心:静坐、冥想、练书法、修静心功

“养生重于治病”是邓老一直倡导的理念。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个部件组成。“心”表示与情绪、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直”为“值”之本字,有价值之义。“德”的字形本意为“心、行之所值”,是与人的心境和行为密切相关的。

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这么多,但是疾病在增长,亚健康的人群不断增多?邓老说:这与“心没有养好”有关。一些人的杂念太多,不切实际的欲望太多。《黄帝内经》说“百病皆生于气,气为百病之长”。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息息相关,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过度劳伤等因素均可导致气机失常,引起脏腑经脉功能的紊乱,从而发生诸多病症。《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人只有做到安静无杂念,才能达到“真气从之”。也就是说,人的胸怀要放开,不要因为某些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心底无私天地宽。

德(小篆)

心胸开阔是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邓老经常修习静心功,每天醒来后一般不急于下床,而是先在床上调整呼吸吐纳,通过静坐、冥想等方法以安定心神。静坐时身体随意放松,通常他习惯单腿交换盘坐,不勉强自己一定要盘双腿,而是让自己舒舒服服静静地入坐。这一点很值得大家借鉴,特别是老年人修习静心功,能盘双腿就盘双腿,不行就单腿。

静坐时自然闭目,排除脑中杂念,专注于一呼一吸,以助于理清思虑、平伏心情、集中注意力。不过,静坐时间久气血易出现短暂的凝滞,所以大家每次静坐都要视自身状态掌握一定时间,若坐久了可通过按摩等手法来疏通四肢的气血。很多人静坐时很难做到完全不想事,邓老建议大家只要思维不要太活跃,坐着发呆也有好处,让自己全身放松,最重要的是让心静下。

国医大师邓铁涛题字

书法、练字也可以养心神。书法不单是一门艺术,也是养生“法门”,特别有助于调养心神。因为练习书法时需全神贯注、宁静、少欲,不被外界事务所扰动,身体环境保持稳定。另外,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不自主的“摇筋骨、动肢节”,也会适度调节全身肌肉,“形神共养”,确实有益于健康长寿。

强身:八段锦强筋骨调脏腑

强身以动为要,“动则生阳”。阳气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中医认为,人们每天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和工作,身体对疾病有抵抗力,都需要身体阳气的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如果人久坐少动,阳气无以化生,就容易感到疲倦乏力,没有精神。

邓老一生酷爱八段锦,每天早上的八段锦练习是他必做的功课。

八段锦是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简单易行,功效显著。(练习方法可参考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段锦:邓铁涛健康长寿之道》)

八段锦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达到显著的效果,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及深刻领会,才能达到养生目的。

初学阶段,练习者可采取自然呼吸方法。待动作熟练后,逐步对呼吸提出要求,练习者可采用练功时的常用方法——腹式呼吸。在掌握腹式呼吸方法后,开始注意同动作进行配合。其中也存在适应和锻炼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最后逐渐达到动作、呼吸、意念的有机结合。

如“两手托天理三焦”,每一个完整动作(上托、撑臂、下落)作为一个呼吸循环。本动作以上肢动作为主,吸气时腹肌收缩凹腹隆胸,意念是将丹田之气提至膻中,呼气时腹肌舒张凸腹陷胸,意念是将膻中之气沉入丹田。这样往返推动内气的升降鼓荡,可以按摩胸腹两腔脏器,增加内气。其实不论是腹式呼吸还是逆呼吸,都是气体在肺脏运动从而推动横膈肌上下运动。闭气的目的是让引入中上丹田的气血更加充润,通过呼气使全身气血调和顺畅。

双手托天理三焦

该动作可以疏通三焦经、心包经,促进全身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改善各种慢性病症状,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上肢和腰背关节)。

饮食:食杂不偏平时不忌口

邓老吃得很简单,他一贯主张进食宜杂不宜偏,五谷杂粮、酒、肉、果蔬都可以吃,关键是不能过量。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坚持每餐七分饱,尽量营养均衡。他平时不忌口,只是根据四时变化来合理调整饮食,比如天气比较干燥就适当吃些润燥的食物。一般来说家人煮什么食物他都觉得好吃。以前他出差到外地,也很喜欢品尝当地的特色小食,认为这是人生中的一种享受。

他爱吃的零食是核桃。核桃又称“益智果”“长寿果”“万岁子”,有补肾、固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但是,核桃也不能猛吃,吃多了会上火。因此,邓老每天吃核桃,只会吃1~2个。如果吃核桃上火了,喝点淡盐水,或者吃点山竹、雪梨,还可以喝紫菜汤、萝卜汤。

邓老喜欢喝普洱茶、龙井茶。他也强调,适合喝什么茶因人而异,喝了感觉身体舒服基本就是适合的。

简单小动作,长寿大效果

1.鸣天鼓、聪两耳、击枕处

鸣天鼓:掌心贴耳孔,手掌搭在后脑勺,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向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持续50次。可预防大脑痴呆,减缓耳蜗退化,防止神经衰弱、头晕头痛。

鸣天鼓

聪两耳:双手食指插入耳孔,先向前旋转,再向后旋转,然后突然放手,持续50次。可保持听力,防治无器质性病变的耳鸣、耳聋。

击枕处:双手五指微曲,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为主,轻击后枕部,来回50次。可有效改善睡眠,辅助治疗颈椎病、头痛、鼻塞。

2.勤梳头

每天用牛角梳,在起床后梳头100次,可按摩头皮、头部神经,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同时锻炼手臂力量,预防肩周炎。

3.冷热水交替洗澡

邓老常年坚持“冷热水交替洗澡法”,即先用温热水洗,再用稍凉的水冲洗全身。温热水的刺激,可以促进血管的舒张;冷水沐浴,可以促进血管的收缩,相当于做“血管体操”。但所谓的冷热水,都是他个人在具体的条件下身体能承受的温度,而不是绝对不变的冷水或高温的水,他强调的是水要有一定的温差。

4.足浴

邓老常说,人脚就像树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老人常感脚底发凉,是因为人的气血随着年龄增长而渐减,常用温热水沐足,可促进脚部血循环。在沐足过程中,可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及脚心,以左手劳宫穴摩擦右脚底涌泉穴,右手劳宫穴摩擦左脚底涌泉穴,直到产生温热感为止。有时他还会配些中药材煮水来泡脚。

怀牛膝30g、川芎30g、白芷10g、钩藤30g、夏枯草10g、吴茱萸10g、肉桂10g煮水。

早年邓老用这张沐足方时选的是天麻而不是白芷,后期以白芷替换天麻,是考虑天麻价格较高,用便宜点的白芷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因而改用白芷。 rPybFtxbV5LuQ9H9LbYpjELe9Cbp2GjP5GEhcODpQS250swZwEcx2z+jYlG+/r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