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高聪,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全国神经免疫学会委员。
脑中风即脑卒中,通常有“三高”危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发生中风后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打“120”急救电话,在第一时间到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接受治疗;在医生到来前,患者及家属要做好院前自救,但家属别在患者神志不清或呕吐时给他灌药,以免窒息;脑中风在4.5小时内救治最关键。
慢性病患者如何预防脑中风?
首先,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用药。高血压患者要保持血压的稳定,切忌随便停药,因为降压治疗是终生的,一停药血压就会反弹,这时候发生脑中风的概率比不吃药之前还要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而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血糖药物。
慢性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降血压、降血糖、减肥、积极运动,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体检,保健品可以吃,但是不能代替药物。
其次,注意合理饮食,少吃油腻食物,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水果蔬菜,戒烟戒酒,可以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耐寒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有些老人喜欢清早跑步和冬泳,但这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是不正确的。最好的锻炼方式应该是挺胸、阔步、甩手走路,每次走3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是最好的。另外,打太极拳、游泳也可以,不建议天不亮就出去运动。
在脑中风中,85%是缺血性中风,主要由于血管发生堵塞;15%是出血性中风,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爆裂了。因此,脑中风又分为脑血栓和脑出血。
中风病分型
脑中风是一种威胁人类的重大疾病,不但发病率高(在中国,每12秒就有一个人发生脑中风),而且死亡率很高,中国每年有150万人因中风而去世,同时,该病还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80%的中风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80%的患者得中风之后会再次中风。
如何判断是否患上脑中风呢?
主要观察是否出现了早期的中风症状。一是看是否面瘫,试试能否微笑,嘴角或眼角是否下垂;二是看是否肌无力,试试能否伸举上肢;三是看是否有言语困难,试试能否吐字清晰,舌头是否还灵活……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就是发生了早期的脑中风。
当一个人发生脑中风时,应该怎样处理呢?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打“120”急救电话,在第一时间到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接受治疗。发生脑中风,在有效的时间进行内动脉或静脉溶栓是治疗脑血栓最有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残或完全康复。
一旦发生脑中风,一定要在4.5个小时之内接受治疗。这就意味着,患者在4.5个小时内不仅要来到医院,而且还要留出时间给医生看病、做CT和验血等检查。如果是脑梗死,患者一定要在4.5小时内注射溶栓的药物,静脉溶栓的有效时间是4.5小时之内,动脉溶栓的有效时间是6个小时之内。
在等医生到来时,患者及家属要做好院前的自救:首先患者要保持安静,不要惊慌;二是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让患者仰卧,头偏向一侧,如果患者有呕吐,家人一定要尽快帮患者把口和鼻子的呕吐物拿出来,以免发生窒息。
现在很多家庭都自备了安宫牛黄丸,一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看见家人中风了,就赶紧灌药。对此,我们并不主张在患者神志不清或者呕吐的时候给他们灌药,因为这样做会引起窒息,不仅救不了命,还可能害了性命。
在中风患者发作的急性期,医生必须进行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抽血等检查。
有些多次中风的患者会问:“为什么去年做了CT,今年还要再做?”其实,每一次中风发作时的类型可能都不同,医生必须知道这次的病灶是出血还是梗死。要知道,出血用的药和梗死用的药是完全相反的,而CT检查的作用就是帮助诊断是否是脑出血,脑出血的患者一分钟就可以在CT检查显现出来,但如果是脑血栓,则要在48小时才能显现出来。
在做了CT检查后,中风患者还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因为CT检查只能帮助排除脑出血,而且CT检查在48小时之内不能看到梗死,也不能判断梗死的大小,这时候核磁共振就非常有用了。救治团队不能等待48小时再看CT检查结果,这时候就会耽误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