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起,科技快速发展,产业制造自动化越来越普及,不同学者对自动化各有不同的定义。如Aaronson et al.(1960)认为自动化是以机械、水力、电力和电子的设计取代人为决策和劳动力的现象。Groover(1980)提出自动化是一种连续、整合的生产操作系统,是使用电子设备或其他装置以管理、控制及调整货品的产量和质量。Menck et al.(2012)将自动化推向更广义的解释,认为自动化是一种科技,主要是将复杂的机械、电子与计算机辅助系统,运用于操作和生产控制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自动物料处理系统、自动装配机械、回馈控制系统、计算机程序监控、信息计算机化等。由此可知,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协同式虚拟企业的发展,制造自动化的定义不再只是应用机械来取代人力,而是以计算机整合机器设备,提供协同生产所需的帮助及生产资源信息(Rodriguez et al.,2015)。
为因应顾客需求生产少量多样化的产品,从前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已不再适用,因此逐渐发展出与虚拟生产紧密相关的弹性化生产方式,主要包括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NC)、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system,FM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工业机器人等(Leitão et al.,2013)。
商业自动化是应用信息技术使商业流程自动化,包括从工厂到零售点的整个流程,其目的在于解决在商业活动中和业务处理相关的商流、商品货物配送相关的物流、金融信用支付相关的资金流及和决策相关的信息流等问题(Hvolby et al.,2010)。商业自动化的四流整合,如图3.1所示。
图3.1 商业自动化四流整合
商业自动化内容如图3.2所示,其中信息流通标准化及会计记账标准化两类为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商品销售自动化、商品配送自动化及商品流通自动化三类则为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与建立。
图3.2 商业自动化内容
制造及商业自动化整合是指虚拟企业在生产及供应链环境中,利用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配合信息共享、标准化、制度化、合理化和快速反应理念,以及创新与服务导向管理战略,经由供应链管理体系及电子采购、电子商务等网络技术,将顾客需求快速转变为产品,并高效地运送给客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采购、生产与渠道成本,改善商品流通效率,迅速回应消费者多变的需求,最终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Leitão et al.,2013;Haanstra et al.,2017;Samdantsoodol et al.,2017)。具体而言,制造及商业自动化整合运作环境同时包含六个重要维度,即信息流、制造资源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及环境流,如图3.3和图3.4所示。
图3.3 制造及商业自动化整合的运作环境
图3.4 制造及商业自动化整合环境的流程设计
(1)信息流。由于互联网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整个制造及商业整合环境都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搜集与交换,无论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或消费者都能迅速取得所需信息。而企业间的数据传递,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可将企业的信息整合串连起来,快速地互通信息,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加快信息处理速度进而提升决策质量及改进运作模式,最终建立虚拟企业从而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商品条形码(bar code)、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ea interchange,EDI)、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 system,EOS)、销售时点情报系统(point of sale,POS)及增值网络(value added network,VAN)等,均为目前信息流相关的技术与应用。
(2)制造资源流。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自动化的原始想法,仅指能自动加工的机器设备,后来扩展到整体制造、生产、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与信息化,今天的自动化生产活动更是用将人力降至最低的自动化方法完成。因此,自动化的定义成为一种系统化及综合性(包括机械、电子、电机、通信、计算机等)的技术与概念。
(3)资金流。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传统付款的方式正逐渐被电子交易(含移动交易)取代。传统付款如支票,不能实时支付且缺乏便利性。通过信息网络,供应商和经销商间可直接进行付款活动,提高实时性及便利性,且电子付款可以减少人员的失误,提高企业财务处理速度并减少交易费用。金融电子数据交换(financial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FEDI)及电子资金转账(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EFT)等均为资金流相关的技术与应用。
(4)物流。物流的目的是将质量良好的商品及服务,以低廉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适当的场所,供应需要的人。商品的流通,即处理产品(制品)的相关流通活动(包括配送、库存、捡货、装卸)。随着整体通路环境的演进,实体配送程序已成为企业向前、向后整合的关键。许多新的流通技术被发展出来,现代的物流技术,则包括情报、通信、补给、原物料采购、制造、输送到物流据点及配送到零售店。因此,一个成熟的物流技术,在制造及商业整合环境下,能帮助顾客快速获得所需商品。
(5)商流。商流是指买卖双方根据所订立的书面合约,进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一系列进销存货行为,包括各种顾客、商品、账务的管理作业。物流、资金流甚至信息流等都可以说是商流功能的延伸。在信息管理渐受重视的今日,整合企业外部的商品、客户、采购、配销、储存,以及内部的人事、财务、会计、营销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商流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此外诸如客户之间的商品买卖、交易折扣、采购配销、契约订立或是商品营销战略配合等事项,也都与商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6)环境流。环境流考虑的方向包括两部分:一为商业环境,探讨如何建构优良的商业街规划、商圈规划及卖场规划;二为环保需求。一个健全的商业环境除了代表着国家经济活动的形象,也是吸引投资的重要诱因,因此如何构筑良好的商业环境,已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业环境的改善是长期性的改造工程,过去国内有些区域因为缺乏整体性战略规划及阶段性实施步骤,故虽达成一些治标的目的,却无法呈现治本的效果。
综上,制造及商业自动化整合的运作范畴可以描述为:供应商(原物料或零部件)、制造商、配送商、零售商及相关业者之间的垂直整合,虚拟企业通过网络及信息共享原则,达到企业间快速整合专业资源、扩大企业经营范围、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及环境变动的目标。在此环境下,制造者利用信息网络系统搜集消费流行趋势及需求,弹性制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提供最佳服务,并通过经销商获得销售情报,快速响应需求量。零售商则利用信息网络与企业及顾客进行订货、文件传送、电子交易等商业活动。产品配送,由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实现经济订购量,降低物流成本。零售商为销售产品,利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技术及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服务,降低成本,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另外,在整个产销系统下,全盘规划环境设施,以符合环保及经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