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原产于除南北极以外的世界其他各地,以非洲和美洲居多,非洲最为集中。多肉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必须以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为主要参考依据,因此了解多肉的原产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培育它们。
多肉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大多数品种春秋季栽培比较适宜,冬型种和春秋型种在夏季需要适当遮阴、通风等进行降温。在冬季,温度管理最为重要,大多数多肉在5℃以上都可以生存,当温度低于0℃时大部分会有严重损伤,部分夏型种生存最低温为10℃。
虽然大多数多肉喜光照充足,但也要区分对待。在生长过程中,如果光照不足,则会使茎叶细弱,发生徒长,颜色变浅,而光照过强时,又会出现萎缩或晒伤现象。
多肉大部分生长在干旱地区,每年有很长的时间根部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不同种类的多肉需水量不同,生长季节需水比休眠季节多,给水的基本原则是“生长期充足给水”和“休眠期断水或少量给水”。多肉有很强的抗旱能力,不像普通花草那样需要充足给水,给水太多反而容易腐烂或徒长。
多肉对基质的总体要求是疏松透气,颗粒适中,排水良好,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能,含一定量的腐殖质,肥力适中,保肥性好。大多数多肉喜欢中性或微酸性基质,少数种类喜微碱性、富含钙质的基质。基质通常由泥炭藓、椰糠、蛭石、珍珠岩等加上草炭或泥炭土组成,对于生长较慢、肉质根多肉可以加大粗砂的用量或添加一些颗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