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葡萄糖的毒性作用及糖与疾病的关系

一、葡萄糖的毒性作用

1940年医学研究者就已认识到葡萄糖的毒性。高血糖对组织细胞有“浸泡渗透”作用,即葡萄糖也会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使细胞变性,多种组织和细胞发生非酶糖化,改变其性质和功能,使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从而导致细胞免疫能力受损以及各种细胞周期异常。由于高血糖的长期存在,便有多种多样的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发生,严重时可导致糖尿病性肾脏功能衰竭、失眠、下肢坏疽等。

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致使葡萄糖转运至细胞内给机体供能发生障碍,而堆积在血液循环中,表现为高血糖。这种机体对胰岛素生物利用不敏感、反应效应差的情况,称为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会引发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

这种高糖毒性会给机体带来各种病理损害:

(1)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形成高血糖,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加速。

(2)高血糖反应导致全身毛细血管壁加速增厚,管腔变细,红细胞不易通过,造成组织细胞缺氧。

(3)肾脏发生肾小球硬化、肾乳头坏死等病理改变。

(4)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等。

(5)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纤维发生阶段性脱髓鞘病变。

(6)高血糖伴发血脂代谢紊乱,由此产生脂毒性的作用。

(7)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得更早且更严重。

二、糖与疾病的关系

糖是酸性物质,其化学成分碳、氢、氧中的氢和氧的比例为2∶1,与水的结构相同,故又称为碳水化合物。若糖摄入太多,使体质呈酸性,就会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引起经常性感冒、感染、骨质疏松等。若糖摄入过量,脱羧辅酶的需要亦明显增加,而食物中维生素B 1 来源有限,一旦缺乏,则会影响乳酸、丙酮酸等代谢产物的分解。这些代谢产物若在体内蓄积,则会干扰大脑高级中枢的神经功能,引起头晕头痛、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研究证明,过多的糖摄入已经成为仅次于烟、酒、盐、少运动的第五号危险因素。

(1)糖与结石。糖与高糖饮食会使尿液中钙、镁排出增多,草酸钙水平上升,尿液浓度升高,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

(2)糖与结核。过多的糖摄入会导致白细胞的杀菌作用减弱,糖的摄入量越多,白细胞杀菌作用受抑制的程度越强,容易造成结核感染和结核杆菌在体内的蔓延。因此,当患有急性感染、感冒、扁桃体炎、肺炎时,不宜吃糖。

(3)糖与近视。体内糖的代谢需要维生素B 1 ,若糖摄入量过多,维生素B 1 消耗增加,可能发生神经变性。糖摄入量过多还易造成体内缺钙,使眼球内膜的弹力减退,引起近视。

(4)糖与肾炎。肾炎是一种忌盐疾病,这很容易诱使人吃糖。然而,肾炎患者的血管功能已受到损伤,而糖具有促使血管内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糖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患者康复。

(5)糖与风湿病。风湿病患者体内的碱储备本来就少,而糖属酸性,糖摄入量过多,导致碱的消耗增加,会加重病情。

(6)糖与胃肠道疾病。糖能促使胃酸增多,加重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时易造成胃十二指肠溃疡。糖还能减弱肠道蠕动,导致便秘及痔疮的频繁发作。因此,糖是胃肠道疾病患者的忌食品。

(7)糖与皮肤病。多余的糖会转化成脂肪,皮脂分泌增多,不利于皮肤健康和皮肤病的治疗,化脓性皮肤病或脂溢性皮炎患者,多吃糖往往容易加重病情。且多吃糖会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肥胖,形成高脂血症。

(8)糖与糖尿病。长期过量食糖,致使血糖上升,胰岛功能失常,引起糖尿病。

(9)糖与儿童营养不良。儿童若多吃糖会使食欲下降,从食物中获得的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钙、磷、铁等必然减少,长期下去,往往会导致营养不良。软骨病、脚气病、智力不足、消化不良、多动症、性格暴躁等的发生,也与食糖过多有关。

当然,并不是说患有以上疾病的人不能食糖,而是要适度或在医师指导下合理食糖,以利于身体健康。

(冯晓丹 张镭) v4ldhYZNQPuAW81jPMTEUC2zDO+ehOrGqKc746yqi73CHvqCXvfy5TO9Dj7MPr0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