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结果。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标准。糖代谢状态分类和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1-2和表1-3。

表1-2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 1999年)

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注:IFG和IGT统称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下限通常为3.9mmol/L。

表1-3 糖尿病诊断标准

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注:空腹指至少8 h没有进食;随机血糖值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日中任意时间的血糖值,不能作为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的标准。

IFG和IGT血浆葡萄糖或75 g OGTT后2 h血浆葡萄糖值可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当OGTT的目的是明确糖代谢状态时,仅需检测空腹血糖和OGTT后2 h血糖。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则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 h血糖。OGTT其他时间点的血糖值不作为诊断标准。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进行OGTT检查,以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

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就临床诊断而言不能以此时的血糖值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糖代谢状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助于诊断。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检测糖尿病。《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将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建议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但是在以下情况只能根据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诊断糖尿病:镰状细胞病、妊娠(中晚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艾滋病、血液透析、近期失血或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此外,不推荐采用HbA1c筛查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

(冯晓丹) 7R72qzfU+51sMTKoxeK5lL8XE/WsS0quReDNfU3DnaBCED5M1n0rVcXJ+uJwjR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