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危害

一、我国糖尿病流行的特点

(1)以2型糖尿病为主,1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2013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0.4%,男性发病率(11.1%)高于女性发病率(9.6%)。

(2)各民族间的糖尿病发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满族为15.0%、汉族为14.7%、维吾尔族为12.2%、壮族为12.0%、回族为10.6%、藏族为4.3%。

(3)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居民糖尿病发病率(12.0%)高于农村居民糖尿病发病率(8.9%)。

(4)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比例较高。2013年全国调查显示,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5)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人群高2倍。2013年体重指数(BMI)分层显示,BMI<25 kg/m 2 者糖尿病发病率为7.8%,25 kg/m 2 ≤BMI<30 kg/m 2 者糖尿病发病率为15.4%,BMI≥30 kg/m 2 者糖尿病发病率为21.2%。

二、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演变

30多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发病率为0.67%。1994—1995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64岁人群糖尿病发病率为2.28%,糖耐量异常发病率为2.12%。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同时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调查,该调查利用空腹血糖大于5.5 mmol/L作为筛选指标,对高于此水平的人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显示,在18岁以上人群中,城市人口的糖尿病发病率为4.5%,农村人口的糖尿病发病率为1.8%。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全国14个省市开展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为9.7%。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调查了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显示糖尿病发病率为9.7%。2013年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显示,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为10.4%。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上升至11.2%。

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影响因素

(1)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34%上升到2016年的57%。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中,这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老龄化: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年为10%,到2006年增加到13%,2008年、2013年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均在20%以上。

(3)超重和肥胖发病率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

(4)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存在着种族差异。与高加索人相比,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出60%。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居住的华人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高加索人糖尿病发病率。目前全球已经定位超过100个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其中30%在中国人群中得到验证,另外在中国人的基因中发现 PAX4 NOS1AP 等多个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可使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5%~25%。根据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显著相关的40个易感位点构建的遗传评分模型可应用于预测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发生,且主要与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有关。

(冯晓丹) i1qdRyuGLxTnUmmarhY318VSTWXUx0uaomOtcdEqojmzrH5NTQe7Nha5kKZum8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