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胰岛功能的检查

对于高血糖患者,临床上一般会评估其胰岛功能。所谓胰岛功能,简单讲就是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正常人的血糖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就是体内的升糖激素和降糖激素共同调节作用的结果。胰岛素作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其分泌的数量及利用情况直接决定血糖水平。临床上胰岛功能检查通常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葡萄糖-C肽释放试验(CRT)等。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对于指导糖尿病的临床分型、病情评估、用药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一)概述

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当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时,机体在进食糖类后,通过各种机制使血糖在2~3 h内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耐糖现象。利用这一试验可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

(二)OGTT的主要适应证

(1)无糖尿病症状,随机或空腹血糖异常者。

(2)无糖尿病症状,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者。

(3)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者。

(4)有糖尿病症状,但随机或空腹血糖达不到诊断标准者。

(5)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感染,出现糖尿者。

(6)分娩巨大儿的妇女或有巨大儿分娩史的个体。

(7)出现不明原因的肾病或视网膜病者。

(三)检测方法

WHO已将此试验标准化:实验前3 d每日食物中糖含量不低于150 g,且维持正常活动;影响试验的药物应在3 d前停用;试验前患者应禁食10~16 h,坐位取血后5 min内饮入250 mL含75 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以后每隔30 min取血一次,共4次,历时2 h;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茶和进食;儿童给予葡萄糖量为1.75 g/kg,但最多不超过75 g;于采血同时留尿测定尿糖;若疑为反应性低血糖,则应适当地延长血标本的收集时间,可达服糖后6 h;根据各次血糖水平绘制糖耐量曲线。

(四)OGTT结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浓度<6.1 mmol/L(110 mg/dL);口服葡萄糖30~60 min达高峰,峰值<11.1 mmol/L,120 min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 mmol/L,尿糖(-)。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糖负荷的能力好。

(2)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浓度≥7.0 mmol/L;峰时后延,常在1 h后出现,峰值≥11.1 mmol/L,120 min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 mmol/L,其中服糖后2 h的血糖水平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可只表现为服糖后2 h血糖水平的升高,且尿糖常为阳性。糖尿病患者如合并肥胖、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糖皮质醇激素治疗或服用甾体避孕药时,可使糖耐量降低加剧。

(3)糖耐量受损。此为轻度的耐糖能力下降。对于非妊娠的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为6.11~7.0 mmol/L,120 min血糖浓度为7.8~11.1 mmol/L。IGT患者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人能恢复正常,1/3的人仍为糖耐量受损,1/3的人最终转为糖尿病。而且这些患者不易发生糖尿病所特有的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或肾小球的微面管病变,出现失明或肾病,而容易发生小血管合并症,如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病(冠心病或脑卒中)。

(4)其他糖耐量异常。

①平坦型耐糖曲线。其曲线特征是:a.空腹血糖水平正常;b.糖负荷后不见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现血糖高峰,曲线低平;c.较短时间内(一般1 h内)血糖即可恢复原值。可由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或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等引起。此时由于糖异生作用减弱,组织对糖的氧化利用加强而表现为糖耐量增加。

②储存延迟型耐糖曲线。其特点是服糖后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且超过11.1 mmol/L,而2 h值又低于空腹水平。这是由于胃切除患者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或重肝损害的患者肝脏不能迅速摄取和处理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多,进一步致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加快,使2 h血糖明显降低。

(五)注意事项

(1)OGTT可反映近期体内糖代谢的情况,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饮食、健康状况、胃肠道功能、某些药物和精神因素等。假阳性可见于营养不良、长期卧床、精神紧张、急性和慢性疾病,以及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烟酸、苯妥英钠、利尿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

(2)对于胃肠道手术或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糖吸收的患者,糖耐量试验不宜口服进行,而需采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对OGTT正常但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可进行可的松OGTT。但50岁以上者对葡萄糖的耐受力有下降的趋势,所以不宜做此类试验。

二、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

(一)概述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测定空腹,特别是进食后的胰岛素水平,通过观察在高血糖刺激下胰岛素的释放可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糖尿病患者往往可出现胰岛素空腹水平低下,或服糖后胰岛素释放与血糖不同步,高峰后移或胰岛素升高水平不够等现象。

(二)检测方法

(1)实验前后的准备同OGTT,如已知为糖尿病患者则选用馒头餐代替口服葡萄糖。取血同时进行葡萄糖和胰岛素测定。

(2)现多采用化学发光法。即标本中的胰岛素和包被于固相磁珠或固相上的单克隆抗体及标记有酶或电化学发光物质的单克隆抗体形成双抗体夹心复合物,通过磁场或冲洗除去未反应的标记单克隆抗体,加入酶底物使之显色或通电使电化学发光物质形成激发态并在衰减时发射光子,底物显色强度或发光强度与胰岛素含量成正比。此外,还可采用双位点的时间分辨荧光计测定法。

(三)参考值

化学发光法:空腹胰岛素水平为35~145 pmol/L;胰岛素峰时为30~60 min;峰值为基础值的5~10倍,180 min降至空腹水平;胰岛素曲线一般与糖耐量曲线的趋势平行。

(四)临床意义

(1)胰岛素水平降低常见于1型糖尿病。空腹值常<5 U/mL,糖耐量曲线上升而胰岛素曲线低平。有时在发生营养不良、胆囊纤维化、嗜铬细胞瘤时也可见到胰岛素水平降低,但无诊断价值。

(2)胰岛素水平升高可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空腹水平正常或略高,胰岛素释放曲线峰时出现晚,为120~180 min,峰值高于正常体重者,低于同体重者,峰高倍数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拮抗物或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胰岛素清除率降低。胰岛素持续升高,而血糖持续低平则见于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持续升高,而血糖水平正常见于早期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的轻型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迟发的高胰岛素水平和低血糖现象。高胰岛素血症还见于肥胖、高血压、皮质醇增多症等胰岛素抵抗者。

三、葡萄糖-C肽释放试验

(一)概述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相对或绝对不足的原因比较复杂,所以胰岛素水平既可表现为高,也可表现为低。前者用胰岛素治疗无效,后者不使用胰岛素则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若患者接受过胰岛素治疗,则6周后可产生胰岛素抗体,这时测定胰岛素常不能反映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真实水平。由于胰岛β细胞在分泌胰岛素的同时也等分子释放C肽,C肽与外源性胰岛素无抗原交叉,且生成量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很少被肝脏代谢,所以C肽的测定可以更好地反映胰岛β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二)检测方法

C肽测定现多采用化学发光法,即标本中的C肽和包被于固相磁珠上的单克隆抗体及标记有酶的单克隆抗体形成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在磁场中除去未反应的标记单克隆抗体,加入酶底物使之显色,底物显色强度与C肽含量成正比。

(三)参考值

空腹C肽含量为0.4 nmol/L;峰时为30~60 min;峰值为基础值的5倍以上。

(四)临床意义

(1)C肽测定常用于糖尿病的分型,它与胰岛素测定的意义是一样的。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C肽水平低,对血糖刺激基本无反应,整个曲线低平;2型糖尿病C肽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服糖后高峰延迟或呈高反应。

(2)C肽测定还用于指导胰岛素用药的治疗,可协助确定患者是继续使用胰岛素还是只需口服降糖药或饮食治疗。

(3)C肽可用于低血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别是医源性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对胰岛移植和胰腺移植的患者,C肽测定可以了解移植是否存活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C肽测定还可以用于胰腺肿瘤治疗后复发与否的诊断。

(4)C肽和胰岛素同时测定,还有助于了解肝脏的变化。因为胰岛素每次血循环都被正常肝脏降解一半,C肽很少被肝代谢,测定外周血C肽与胰岛素的比值,可以估计肝脏处理胰岛素的能力。

四、其他

其他检测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方法,如静脉注射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可了解胰岛素释放第一时相,胰升糖素-C肽刺激试验反映胰岛β细胞的细胞储备功能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目的而选用。

(吴振勇) 8iCITiDqJXoCszN9TNkGl1KaSorKDhXpy9O43Pv6gg/mYETLWP/pv6VnAbn2ov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