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以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40岁以上肥胖或超重及妊娠期糖尿病等)为普查对象,对早期发现的隐性2型糖尿病及糖代谢紊乱IGT,或IFG,或IGT+IFG的人群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和管理,防止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点预防或延迟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人群(包括IGT,或IFG,或IGT+IFG)向2型糖尿病发展。目前广泛认为IGT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有时亦称为“糖尿病前期(prediabetic phase)”。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研究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IGT阶段。从全球来看,IGT发病率在不同种族间存在很大差异,其范围为3%~20%。与2型糖尿病一样,IGT的发生随年龄增大而增多,与体重增加或肥胖及体力活动缺乏有关,2型糖尿病的阳性家族史是IGT的强危险因素;另外,胎儿宫内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1年后体重偏低者亦预示其今后在40~60岁发生IGT的可能性增加。此外,有研究认为血甘油三酯增高与IGT有关,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我国IGT发病率为2.5%~4.2%,各国IGT患者中,每年有2%~14%的患者可能转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文献报告显示,经过5~10年,19%~60%的IGT患者将转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有资料报告显示,我国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的年转变率为7.7%~8.95%。

研究还发现,IGT患者除糖代谢异常外,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高甘油三酯、HDL-C降低、LDL-C升高)、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升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降低)等,从而致高血压、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升高。鉴于此,目前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已被提到重要地位,主要目的是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现国内外许多糖尿病研究中心已将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列为主要的课题,并进行多中心协作研究。干预治疗主要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两个方面。

一、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包括限制总热量的摄入,降低饮食中的脂肪含量(<30%),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10%),提高复杂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纤维素含量。戒烟、戒酒或少饮酒;增加体力活动,加强有氧运动;减轻体重(>5%)或保持体重正常。成功的干预越多,IGT向糖尿病的转变率越低。增加体力活动对IGT患者明显有益,如提倡骑自行车或提前一站下车以增加步行距离和减少乘电梯等。一般情况下,饮食和运动干预方法常同时进行。国内研究的调查资料显示,饮食加运动可使IGT向2型糖尿病的转变率减少50%。行为干预方式是基础,安全有效,但长期实施存在某些缺陷,从而影响远期的干预效果,需要依赖医护和患者自身的监督、管理来提高长期效力。

二、药物干预

饮食和运动干预,实践中患者常难以持之以恒,依从性欠佳,长期干预的效果有限,故近年来药物干预IGT逐渐受到重视,主要包括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药物干预的前提是药物本身无毒性,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保护胰岛β细胞,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增加体重,不引起低血糖,长期服用安全。二甲双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改善糖耐量,降低体重和血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脂代谢等,不良反应少。但目前有关药物干预IGT的价值-效益关系尚不十分明确,有待相关的研究结果予以阐明。一般认为,IGT及其伴发的危险因素以及发展为糖尿病是可以防止或延缓的。其他可试用药物还有减肥药物如西布曲明和赛尼可(选择性抑制胃肠道脂肪酶)等,可预防或延缓肥胖患者IGT或2型糖尿病的发生。改善脂代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冠心病伴空腹血糖受损患者2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有关1型糖尿病的二级预防,目前主要做法是尽早从非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患者中鉴别出临床发病初期酷似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等自身抗阳性)的进展缓慢的1型糖尿病(LADA)。对其尝试的治疗方法:①早期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注射加口服二氮嗪(diazoxide:开放钾离子通道,抑制胰岛素分泌),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上述措施有助于减轻胰岛β细胞功能的负荷,减弱胰岛细胞免疫分子(自身抗原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表达和减少免疫损伤。②免疫抑制。小剂量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中药雷公藤苷等,以干预T淋巴细胞增殖及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作用。③促进修复。有临床研究报告显示,长期口服烟酰胺可预防或延缓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的患者发展为显性1型糖尿病患者,延长新发1型糖尿病的临床缓解期。④免疫调节。皮下接种卡介苗可提高新发1型糖尿病的临床缓解率。上述几种治疗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自身免疫进一步损害残存的胰岛β细胞,避免或延缓其向完全性1型糖尿病进展,这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有益的,但上述方法对LADA治疗的临床资料尚不多,其中一些效果不确定,有一定的副作用,价格昂贵,因此不易被接受,仅早期小剂量注射胰岛素疗效比较确定,且较实用,但仍需临床进一步积累经验。

(冯晓丹 苏达永) AZtZ0azSI4+H9KYkzs8tI5lFgpW9+VGhF3AFg19hhs5Da8jtcZLs1GNC/sfhFQ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