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这个问题直击整个量子力学理论框架的核心。
时至今日,即使一个对“量子力学”这一概念很陌生的年轻人,都或多或少对这句话,甚至对20世纪那场旷日持久的世纪论战有所了解。在当时,那场论战就是整个物理学界最大的谈资,论战双方的领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就是当仁不让的“流量明星”。
为了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简略回顾一下量子力学早期的发展历史。1900年,为了解决黑体辐射疑难,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模型。该模型通过把能量离散化,从理论上成功拟合出实验黑体辐射曲线。彼时,爱因斯坦21岁,刚从大学毕业;玻尔才15岁,可能还在中学学习。27年后,在索尔维会议上,两人分别成为物理经典派“气宗”和量子派“剑宗”的领袖人物,他们带领众多才华横溢的物理学家,开展最高规格的学术版“华山论剑”——第五届索尔维会议。
1927年举行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主题是新兴的量子力学。29名与会者中有17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图1-4)。值得一提的是,直到今天,索尔维会议还一直在举办,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论战之前,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说,该假说通过把“本应该是一种电磁波”的光想象成一个个小的光微粒,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结构,用一种“半经典半量子”的混合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该模型脱胎于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轨道(即“半经典”),但加入了普朗克的能量离散化假设(即“半量子”)。
图1-4 1927年举行的索尔维会议参会者合影
基于氢原子模型的贡献,玻尔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笔者认为玻尔更伟大的贡献在于其对年轻人的鼓励和培养。作为丹麦人,玻尔很快回到哥本哈根建立了研究所,主要研究量子力学。随后,他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一批特立独行、不惧权贵的年轻人,诸如马克思·玻恩(Max Born)、海森堡、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等。自由的学术氛围是人类进步的核心要素,他们的思想碰撞很快擦出激烈的火花,共同创立了“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在创立之初就开始从哲学层面上思考量子问题。光和电子,它们时而像波、时而像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到底意味着什么?其本源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每次只能看到它是波或者粒子的“一面”?最终,借助“拉斯维加斯之光”“酒吧神器”“大富翁之魂”——骰子,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浮出水面。
骰子,代表一种不确定性。人们每次掷骰子,结果都是随机的,这和最讲究精密与确定性的物理学理应格格不入。可是,哥本哈根学派却偏偏对世界大声宣布,世间万物其实是由一个个骰子组成的!
哥本哈根学派的说法是什么意思呢?电影《变形金刚》中的“大黄蜂”拥有机器人和小黄车两种形态。每次女主角不去“看”它(物理学上,我们喜欢把“看”叫作“测量”)的时候,它可能处于两种形态中的一种。但女主角一旦回头“测量”了,就确定了大黄蜂此时到底是机器人还是小黄车。有时刚转过头一秒钟,再回头去“测量”的时候大黄蜂就变换了形态。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量子力学的“骰子假说”,学名叫“概率诠释”,就是类似的思想。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观点就是“概率诠释”和“测量塌缩”。一个量子尺度的物体,它当前的状态其实是几种可能状态的“概率叠加”。在未被测量之前,我们完全无法预测物体真正的状态,这是一种真真正正的随机性;一旦启动了测量,物体就会“塌缩”成一种可能状态,仿佛它一直就是那种状态一样;如果你想得到其他的可能状态,就需要复制、粘贴一大堆相同的物体,并对每一个物体分别进行测量,再通过统计得出这几种可能状态的概率。
虽然该思想类似于“骰子实验”,但量子力学更纯粹。骰子的随机性其实是伪随机,出千高手完全可以掌控掷骰子的结果。量子力学则不同,这种随机性是真随机,没有“老千”可以控制。
我们还可以举出好多现实中哥本哈根诠释“反直觉”的例子。比如,月亮到底在不在天上呢?在你回头“测量”之前,它可能在天上也可能不在天上。一旦回头“测量”,它就安静地挂在那里,也可能消失不见。根据哥本哈根诠释,月亮消失虽然是一种可能状态,但它发生的概率极小,我们一生几乎无缘碰见。
但回到微观的量子世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以上这些在现实中荒谬至极的事,都可能在量子世界中出现。爱因斯坦、薛定谔、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等组成的小团体就对这种量子力学的诠释方式非常不满,他们认为这已经触及了人类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之一的实在论。难道一个物体在不在那里,或者是不是某种状态不应该是一开始就决定好,或者说完全“实在”的吗?它怎么可能会是由观测者所决定的?即使放在“云雾缭绕”的量子世界,这种说法也是荒谬的。于是,论战拉开了序幕,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经典派对哥本哈根学派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其中无时无刻不在闪耀着智慧甚至可以说是艺术的火花。比如下面这段最经典的对话:
爱因斯坦:玻尔,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老爱,请不要告诉上帝应该怎么做!
鲁大为,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学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曾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基于自旋磁共振体系的量子信息处理和相干控制,高量子比特系统的发展、表征和操控,量子模拟、量子纠缠和量子态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