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毫无疑问,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人们对科技历史的追溯从1个世纪缩短为10年甚至一两年。高科技之“高”表现得“惊为天人”,创造出许多过去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奇迹;高科技发展之“快”,用“日新月异”已不足以形容。那么,高科技到底是什么?高科技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究竟有多近?应该如何去认识高科技、学习高科技、发展高科技?……关于高科技,我们有十万个“为什么”需要解答。为此,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授们走在前列,一边尽力研究高科技,一边为高科技“开课”。《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由此而生。

大学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知识创新的始发地与聚集地,天然具有科学传播的职责和优势,创建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的南方科技大学尤其如此。南方科技大学的发展愿景是建成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会学科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目前,学校已初步构建了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生命与健康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的办学框架,形成了“数理化天地生”的基础学系,以及一批以材料、电子、计算机、航空、环境、海洋为代表的科学与工程应用交叉学系。学校还建立了深圳首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研究院——格拉布斯研究院,成立了前沿交叉研究院、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深圳市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材料基因组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同时布局了较高水平的冷冻电镜实验室,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海洋工程、能源环境、生物医学、医疗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不断创造新技术成果。

地处高科技前沿城市的南方科技大学,带着深圳创新基因,不仅“创知”“创新”,而且“创业”,聚焦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努力促使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和传播科技知识,力求在“高冷”的高科技知识和普罗大众的日常学习之间架起桥梁。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授科普团”活跃于市民文化大讲堂和全国的大中小学,科技考古、科技伦理、科学传播成为学校“新文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学校正积极筹建面向未来的科技博物馆,创办弘扬科学文化的学术刊物……出版《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正是学校大力推广科技文化的重要举措。

如今,文化引领已成为除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之外,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认为,南方科技大学应聚焦需求,服务创新型国家,服务深圳的现代化、国际化。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会、宣传与公共关系部联合发起编撰的《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由一批走在科技前沿的教授主笔,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为基础,面向当代科技发展前沿,试图为广大学生、科技爱好者提供一个平台来认识高科技、了解高科技,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促进科技创新,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尽绵薄之力。这也正是南方科技大学履行大学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

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也是南方科技大学师生通力协作的成果。老师们提出选题方向,学生们参与资料收集,学生社团还为本书专门绘制了精美的图片。教授们撰写的初稿首先在学生中征求意见、听取反馈。这一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科学精神和现代传播理念,值得大力弘扬。

我们衷心期待,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通过对内容和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能够打造成为传播科学精神、推广科技文化的一个品牌。

李凤亮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讲席教授)
2020年8月于深圳 /QQEwEP0j1omwKl71JYg4XJlH9YxUYRb7pHeBnI1ANjS0ND4go+CCFObXWeXr89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