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位于鼻咽下方,介于软腭到会厌平面。前壁上部为咽峡,下部为舌根部,后壁相当于第2和第3颈椎水平。通常所指的解剖部位有扁桃体、舌根、软腭和咽后壁(图2-22)。
口咽肿瘤以恶性为主,大多数发生于扁桃体,就诊时多有累及舌根、软腭、咽侧壁。口咽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常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与HPV相关的口咽鳞癌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同期放化疗已成为当前口咽鳞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是随着修复外科的进展,各类组织瓣的广泛应用,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对于一些晚期病变,放疗控制不佳的病例,行广泛切除并用组织瓣修复,可以明显提升生存率、生存质量。故此,外科治疗依然是口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图2-22 口咽解剖部位图
1.完善术前检查(图2-23)。常规电子喉镜检查了解病变上下界,MRI检查重点了解病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以及颈淋巴结情况,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若有咽后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不作为第一选择。
2.有条件的机构,HPV检测应该成为常规,HPV的状态可以作为治疗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
3.术前全面评估,选择治疗方案Ⅰ期、Ⅱ期病变单纯放疗或手术均可,若分化差且HPV(+)者,更为推荐放射治疗;Ⅲ期、Ⅳ期病变应以综合治疗为主,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或新辅助化疗+放疗+手术,部分身体条件许可者亦直接行广泛切除+修复手术,术后补充放疗。
4.N0颈淋巴结处理。口咽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高,达30%以上,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应该行预防性择区颈淋巴清扫;若行放射治疗,应选择颈部预防性照射,对于部分T1病变,可按要求随访者,可选择随诊观察。
图2-23 示左侧口咽癌
1.T1和部分T2、T3或T4病变患者经诱导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其深面与颈内动脉有一定距离者。
2.在健侧置开口器,开大口腔,若肿瘤累及较低位置,如舌根、靠近下咽等,可以用内镜辅助下进行切除。
3.用电刀距离病变0.5cm以上安全边界切除肿瘤,用手持式激光进行切除会更加便捷,高效。
4.切除病变后,小创面可以直接缝合,也可以用邻近黏膜瓣进行修复,若修复有难度可以旷置,加强术后护理可观察。
1.当肿瘤较大,累及范围广(如:磨牙后、舌根、会厌谷等部位),张口显露不佳,应采用下颌骨劈开入路(图2-24、图2-25),暴露清晰,更容易达到根治切除的目标。
图2-24 左侧下颌骨断开入路
图2-25 左侧下颌骨断开入路暴露左侧口咽部肿瘤
2.下唇正中切口,沿一侧唇龈沟、下颌骨外骨膜表面向后分离至下颌骨角。拔除第2或第3磨牙,用电锯锯开下颌骨体,将其两端牵拉开,进入咽部,仔细检查肿瘤累及范围。该入路可以在直视下切除舌根、扁桃体、软腭和咽侧壁肿瘤口咽侧壁,暴露好病灶后,沿病变0.5cm以上安全边界切除肿瘤。
3.此切口入路切除口咽肿瘤,一般需要组织瓣修复创面,常用的是股前外侧皮瓣(图2-26至图2-28)与前臂皮瓣,舌体与口底组织切除较多者,胸大肌肌皮瓣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图2-26 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左侧口咽部缺损
图2-27 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左侧口咽部缺损
图2-28 术后显示左侧口咽部修复的皮瓣血运良好
4.口咽创面覆盖好后,下颌骨离断处需要用钛板坚固内固定进行复位。对于术前有接受过全量放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下颌骨不愈合,造成感染或骨坏死,要慎重评估才实施。
1.当前,与HPV相关的口咽鳞癌病例明显增多,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检测口咽癌HPV状态应作为一个常规。
2.HPV阳性的口咽癌病例优先推荐同期放化疗;HPV阴性且有手术切除机会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3.对于术前有过放疗病史,张口稍受限患者,经口进路口咽肿瘤切除不作为首选推荐。
4.口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很有必要,若考虑术后补充放疗,行颈部预防性照射,放疗前亦可不做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
5.原发灶切除时,要特别注意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若术前发现肿瘤距离颈内动脉比较近,术中有伤及血管的可能,应选择下颌骨裂开暴露更好的入路进行手术。
6.口咽手术结束后应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维持气道通畅,提升术后护理效率。
7.口咽手术后,患者的吞咽和进食功能将受到明显影响,鼻饲饮食非常必要,小部分患者可能会永久鼻饲饮食。
8.术后部分患者原发灶切除范围大,肌肉与黏膜缺失多,容易造成张口困难,应在伤口愈合良好时开始张口训练。
口咽鳞癌的常规治疗仍以放射治疗为主,特别是与HPV相关的口咽鳞癌,五年生存率明显优于HPV阴性患者。但是全量放疗后带来的长期副作用,如:颈部纤维化、口干、张口困难和吞咽困难等,明显降低了口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也是作为头颈肿瘤专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故此,对于原发病灶较小,或通过诱导化疗肿瘤显著缩小者,非HPV相关病例、放疗后未控或放疗后复发病例等,外科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