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直播电商为何看好拼多多

从电商变现的角度剖析直播,为什么会选择拼多多这个平台?

(1)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我记得天猫“双11”成绩单中连续数年突出了移动端交易额占比的数据,直到这个数据突破90%方才作罢。近几年是PC端网购与移动端网购从竞争到逐步融合的几年。阿里巴巴与京东是PC端的“原住民”,是移动端的“移民”,而拼多多是移动端的“原住民”。

(2)社交破圈新流量

“原住民”更懂社交电商,社交的天然优势在于极大降低了破圈的成本,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链接不一样的世界。营销界深受“定位”理论影响,无论是口号、包装、设计还是定价都瞄准同一批人入手。这就形成了因“渠道思维”而自发地设置边界及天花板的现象,大众品类在渠道思维的惯性指引下,也会成为细分品类,极易出现流量枯竭现象,比如很多人逛店看门头装修犹豫要不要进去看看,这就是流量的浪费。在拼多多的购物场景下,很多一线城市消费者的第一次拼多多购物的链接来自生活在三线城市的长辈,这就是自下而上的成功破圈。破圈是新增流量的入口,拼多多给足了破圈的理由及方法,让流量获取打破渠道限制、打破圈层束缚。

(3)卖家、买家双增量

渠道下沉是增量,拼多多的电商社交化为中国新培养了过亿的网购人群,增量部分正在涌入直播间。

直播电商的基础是供应链。而在移动端,拼多多经过三年赴美上市,2019年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成交金额)破万亿元,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人次。能满足如此庞大的买家需求,靠的就是供应链资源。2015年左右淘宝卖家外溢,几乎都去了拼多多。当拼多多社交电商模式成熟以后,更多的制造业源头加入这个平台,让平台拥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品类。数以万计的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成就了万能的拼多多,小到纸巾,大到家电、汽车,丰富的商品满足了下沉市场所需。

(4)未来直播电商的三分天下

从平台角度看,不同平台对直播电商的赋能各有不同,分别是有货、有内容、有社交。而这三项又是直播电商的根基,平台的赋能不能是单项的,否则就不是一个好的生态。所以,每家平台都在积极补齐自己的弱项部分,比如淘宝在努力做社交,抖音、快手在恶补供应链,拼多多在积极发展达人等。

有货:比如淘宝、京东、拼多多。

有内容:比如抖音、快手。

有社交:比如微信。

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中,拼多多占据了两项:有货和有社交。强大的供应链、天生的社交电商模式、流量及购物场景依附于微信生态、腾讯的入股加持等。所以商家把直播电商布局在拼多多极大地提高了掌控未来的胜算。

(5)拼多多直播电商机会公式:下沉市场+供应链+社交流量+直播

所谓机会,其实就是弥补短板。目前来看,拼多多在直播带货体验感方面做得不够好,但因其具有天然形成的供应链及社交化优势,可以预判拼多多触底反弹的势能极为强劲。这是一个极佳的蓝海赛道,应该引起所有拼多多卖家及计划在拼多多布局、以直播带货布局的商家、达人的足够重视。中国消费者协会对于直播电商的在线调查结果见图1-1。

图1-1 中国消费者协会对于直播电商的在线调查结果

(6)拼多多就是电商的今日头条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不止一次说过:“拼多多就是电商的今日头条。”这两家公司的确有相似的地方。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就是通过人性化的小数据分析,把用户定位进行切片,给用户贴上足够多的标签,然后满足其中几个标签对购物的需求,做到更精准推荐,确保转化率足够高。举个例子,一般对目标客户的定位总是说:女性,年龄25~45岁。这是一个特别模糊的定位,我们需要对这个定位进行切片:女性,年龄35岁,生活在县城,已婚,两个孩子的妈妈,与老人住一起,职业是公司财务,月收入3 500元,每个月生活支出1 800元左右,习惯在商场和超市购物,购物一般在周末,购物时会带上孩子,偶尔会带上老人,喜好零食,每次购物的花费在180元左右,几乎不购买单价超过99元的日常用品,喜欢打折商品,喜欢讲价,自带购物袋……

当对用户进行切片分析的时候,原先给目标用户最多贴上10个标签,现在可能是几十上百个标签,标签越多,消费场景越丰富。把那种用笼统标签分析用户的方法,切换为用无数个碎片化的微型标签来全息还原一个个真实的客户,从而发现用户更为具体的需求,确保推送者能把握推送的目的。

这几乎跟抖音短视频的算法保持了高度一致,读者不难发现刷抖音的时候,都特别喜欢平台推送的内容。这是因为抖音给你贴了无数个属于你爱好的标签,这些标签使平台比你更懂你自己,所以,你看到的都是你喜欢的。

这就是著名的“中毒机制”。拼多多也是依据更多的标签,核算出用户究竟喜欢什么商品,做有目的的推送。这依赖于平台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核心算法以及切片式的用户定位分析。

拥有这些能力,是确保直播转化的关键。大家都知道,直播间观众数量的多少跟成交转化的关系不大。这是因为进来的粉丝未必是商品的精准购买者,电商直播追求的是销量,不是热闹,这就需要平台具备过滤能力,引导消费型粉丝入场。

(7)电商基因决定了电商平台更适合直播带货

电商平台比短视频平台更适合直播带货,尤其是面对追求高频、低消费、高性价比的同一批用户群。这是因为,其他直播平台主打的源头低价好货,实际上是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强项所在。比如,拼多多建立了由田地到小区、产地直销的农产品上行通道,砍掉中间商环节,从而使价格更优。此外,拼多多的拼工厂、淘宝的天天特卖、苏宁的拼品牌都宣称与工厂直连去除了中间环节,从而提高了商品性价比。

同样是追求工厂直供、货源地直供、品牌直供,电商平台与供应方商讨的筹码显然更多。此外,纯粹的短视频平台由于缺少零售基因,用户信任度较低、电商功能开发慢、售后服务亦不完善,在所有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去短视频平台购物难成用户首选。就卖货而言,电商平台既能很好地保证商品质量,还能提供更完善、更稳定的服务。 jNSNf3Aqf8IIkWlGNBBX0W/tc9wTbbR0W7/YG3Nsq1O/VpxYOj2be556m1D2pn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