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肿物的重要方法之一。甲状腺切除手术最早可追溯到l00多年前。在19世纪60年代,Billroth成功地进行了首例甲状腺切除术,在此之后的30年里,瑞士伯尔尼大学外科教授Kocher(1841—1917)进行了5 000多例甲状腺切除术,将手术死亡率降至0.18%,于190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开展甲状腺外科的先驱,并奠定了甲状腺外科治疗的基础。
随着甲状腺外科技术成熟,目前临床上已采用囊内切除等外科技术来防止和降低并发症。甲状腺囊内切除术首先由Halsted提出,通过靠近被膜结扎甲状腺动脉的分支,既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又保存了甲状旁腺的血液供应,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还有一些外科医生采用术中暴露神经的方法来避免损伤喉返神经。1937年Coller等对甲状腺上极的处理进行改良,在甲状腺上极和环甲肌之间结扎甲状腺上动脉的各分支,以防止损伤喉上神经外支。
Kebebew等对甲状腺手术进行分类,认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与腺叶部分切除术的区别是前者完全囊外切除一侧腺叶和峡部,保留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全甲状腺切除术与近全或次全甲状腺切除术的区别是前者同时进行两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手术中每一个程序均要求外科医生具有严格的逻辑性、条理性、解剖层次性,而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且掌握好甲状腺及邻近结构的解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经过近100年的发展,甲状腺外科手术相当成熟,临床上甲状腺囊内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20世纪末甲状腺外科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先进的外科设备也开始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尤其是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技术的开展应用,其发展前景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是在不具备充分显露,不是直接观察的条件下进行,属于软组织间隙的内镜手术,仅能创建一个有限的手术空间。除了精巧的外科技能外,还有两项特别重要的因素影响微创甲状腺手术成功:一是特别精巧的内镜专科器械;二是特别熟悉甲状腺及颈部的应用解剖。对甲状腺外科解剖及内镜下解剖的熟悉是发展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技术的根本基础。内镜具有出色的照明和放大作用,更容易鉴别和保护喉返神经和血管,使内镜下处理甲状腺下动脉各分支变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