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其他临床常用结构

一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自颈部向上至颅底,经颈动脉管外口入颅,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颅外段(又称颈段)行径直,位置深,全程无分支;颅内段行径弯曲,毗邻复杂,分支多。颅外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于颈动脉管颅外口。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和其后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在颈动脉鞘内,颈内动脉周围绕以含脂肪的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这个颈动脉鞘是由椎前筋膜折叠形成的。在头侧,颈内动脉进入颈动脉管水平后,颈动脉鞘分为两层。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的骨膜,外层延续为颅底颅外骨膜。颅外段通常不发出任何分支。颅外段与鼻咽癌关系密切,临床常见的鼻咽大出血多数是由于颅外段出血所致(图2-4、图2-5)。

图2-4 相关动脉示意图

图2-5 鼻咽及周围结构血供示意图

二 海绵窦

海绵窦是位于蝶鞍两侧硬脑膜的内侧脑膜与外侧骨内膜层间不规则的腔隙,左右各一。海绵窦内有许多包有内皮的纤维小梁,其将腔隙分隔成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状如海绵,故而得名(图2-6) [5]

图2-6 海绵窦冠状位示意图

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和一些脑神经经过,其外侧壁与第三至第六对脑神经的行程关系亲密,在临床上颇为重要。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顺次陈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海绵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经过,颈内动脉在窦内回升并折转向前,展神经位于颈内动脉和眼神经之间,或在窦的外侧壁内。在后床突之后,外侧壁内只有滑车神经(居上)和眼神经(居下)。鼻咽癌向颅内侵犯时,该结构最易受侵犯。

三 蝶骨

蝶骨位于颅底中央,形如蝴蝶,分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图2-7)。体部位居中央,上面构成颅中窝的中央部,呈马鞍状,叫蝶鞍,中央凹陷叫垂体窝;体部内有空腔,叫蝶窦,向前开口于鼻腔。小翼从体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根部有视神经管,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可分三个面:脑面位于颅中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向下。大翼根部由前向后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体部两侧有颈总动脉沟。在小翼和大翼之间有眶上裂。翼突位于蝶骨下面,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两板的后部之间有楔形深窝,叫翼突窝,翼突根部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翼管。

图2-7 蝶骨后面观

四 鼻旁窦

(1)额窦:居额骨中。前壁较厚,后壁较薄,为颅前窝前壁;底壁为眼眶及前筛房顶壁。额窦开口位置不尽相同(图2-8)。

图2-8 额窦及其开口

(2)筛窦:亦称筛迷路,居筛骨中,内含大小及数目不等的气房,被中鼻甲的附着缘分隔为前后两组,前筛房位于中鼻甲基板前下,后筛房位于基板后上。筛窦约呈长方形,顶为筛板及筛顶,与颅前窝相隔;底为中鼻道;内侧即鼻腔外侧壁上部,外侧为菲薄的板(图2-9)。

(3)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为鼻窦中最大者,左右各一,两侧大致对称。上颌窦呈锥体形,有5个壁: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下部,相当于锥体的底,内上方有骨裂口,称上颌窦裂孔,由黏膜封闭,中有上颌窦开口;顶壁为眶底,与眼眶相隔;底壁即上颌牙槽突,为各壁最厚者;前壁形成尖牙窝,窝内有上颌动脉终末支——眶下动脉。成人上颌窦的容积平均为15mL。

图2-9 筛窦及上颌窦开口

(4)蝶窦:居蝶骨体内,有6个壁。上壁与颅前窝、视神经交叉及脑下垂体相隔。外侧壁与颅中窝相隔,在骨壁与硬脑膜间有海绵窦、颈内动脉及第Ⅲ、Ⅳ、Ⅴ1~2、Ⅵ对脑神经,骨壁常有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压迹。内侧壁为窦间隔。后壁较厚,其后方为脑桥及基底动脉。前壁外与筛窦相邻,内为鼻咽顶。下壁亦为鼻咽顶的一部分,其外下方有蝶腭动脉经过(图2-10)。

图2-10 蝶窦

五 颞下窝

颞下窝是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间隙,容纳有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向上通颞窝。窝前壁为上颌骨体和颧骨,内壁为翼突外侧板,外壁为下颌支,下壁与后壁空缺。此窝向上借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前借眶下裂通眼眶,向内借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上颌裂通翼腭窝。

颞下窝中有咀嚼肌填充,还有重要神经血管穿行其间。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经卵圆孔进入窝内,然后向不同方向发出分支,其中下牙槽神经经下颌孔入下颌管至下牙槽及颏孔。另外,颌内动脉经颞下窝至翼腭窝,其分支中脑膜中动脉穿棘孔入颅腔。

六 翼腭窝

翼腭窝深居颞下窝内侧,左右各一,由蝶骨、上颌骨体、翼板、腭骨及颞下窝围绕而成,呈一狭长的漏斗形间隙,向下逐渐缩窄成一扁窄的间隙,即翼腭管(图2-11)。翼腭窝前方有上颌骨,后方有蝶骨翼突,内侧以腭骨垂直板与鼻腔分隔。翼腭窝后方经圆孔通颅腔,经翼管通破裂孔,前方经眶下裂通眶,内侧经蝶腭孔通鼻腔,外侧与颞下窝相通,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和腭小孔通口腔。窝内主要有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及其分支和血管通过。

图2-11 翼腭窝及其周边结构

七 咬肌及咬肌间隙

咬肌起自颧弓下缘及其深面,止于下颌支外侧面和咬肌粗隆。该肌的后上方为腮腺所覆盖,表面覆以咬肌筋膜,浅面有面横动脉、腮腺管、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横过(表2-2)。

咬肌间隙为咬肌深部和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前界为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及腮腺组织;上达颧弓下缘,下抵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下颌支的外面,外侧界为咬肌及腮腺的深面。

表2-2 咀嚼肌起止点及其功能

八 咀嚼肌及咀嚼肌间隙

咀嚼肌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包括颞肌和咬肌,深层包括翼内肌和翼外肌(表2-2)。

咀嚼肌间隙包括咬肌下间隙、翼下颌间隙、颞浅间隙和颞深间隙4个间隙,其外界为颞筋膜、颧弓和咬肌,内界由翼内肌和翼外肌构成(图2-12)。下颌支及颞肌将该间隙分为上方的颞浅间隙和颞深间隙、下方的咬肌下间隙和翼浅间隙。

图2-12 咀嚼肌间隙的解剖边界 nf19fx6/BaDnGYuSlQvMCcbJauwBb8Zz+hRrTfHkFQG0sy+Nkwl7WDSiYqWXWC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