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灵芝高效栽培及孢子粉收集技术
主编:何焕清
排版:何基才
出版社: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01
ISBN:9787535979636
本书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段木栽培的赤(灵)芝
段木栽培赤(灵)芝(干品)
段木栽培的紫(灵)芝
段木栽培紫(灵)芝(干品)
段木栽培的松杉灵芝
段木栽培松杉灵芝(干品)
段木栽培的白肉灵芝
段木栽培白肉灵芝(干品)
赤(灵)芝段木栽培
紫(灵)芝段木栽培
白肉灵芝段木栽培
松杉灵芝段木栽培
仿野生灵芝树桩栽培
赤(灵)芝代料栽培
紫(灵)芝代料栽培
白肉灵芝代料栽培
原基形成阶段
菌盖形成阶段
幼小阶段
旺盛生长阶段
菌盖生长圈消失阶段
菌盖成熟期(孢子开始释放)
封闭培养架收集孢子粉
培养架内待采收的灵芝和孢子粉
原基形成阶段
菌盖形成阶段
菌盖旺盛生长阶段
菌盖生长圈消失阶段
菌盖成熟阶段
套袋收集灵芝孢子粉
待采收的灵芝和灵芝孢子粉
子实体晒干
切段、装袋
常压灭菌
接种
菌丝培养
场地选择(荫蔽度大于75%)
整地挖沟消毒
菌包开袋覆土栽培*
栽培管理(喷水增湿)
子实体生长初期
子实体旺盛生长期
子实体成熟期
紫(灵)芝子实体(晒干)
*:覆土栽培1次,可以连续收获3~4年,每年收获2批产品。
封闭培养架收集灵芝孢子粉
封闭小棚收集灵芝孢子粉
套袋收集灵芝孢子粉
风机收集灵芝孢子粉
灵芝孢子粉释放(释放呈粉尘状)
未破壁灵芝孢子粉
破壁灵芝孢子粉
光学显微镜下未破壁灵芝孢子粉
电子显微镜下的未破壁灵芝孢子粉(左)和破壁灵芝孢子粉(右)
微型活体盆景灵芝
白肉灵芝花
多包拼接盆景栽培
大菌包培养基盆景栽培
艺术灵芝盆景
根雕艺术灵芝盆景
灵芝盆景
主 编: 何焕清
副主编: 林 新 黄清华 黄育江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杜 红 何焕清 张北壮
林 涛 林 新 钟奕荣
黄育江 黄清华 彭洋洋
何焕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一直从事食药用菌资源收集、良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用菌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梅州市灵芝虫草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先进工作者”称号。主持和参与的国家级、省级及其他各级科研项目累计50多项。获包括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省级、市级科技成果奖6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20部。
林新,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农艺师,长期在科研和技术推广一线工作。梅州市生态农业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和微生物科研创新团队技术带头人,梅州市灵芝虫草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被授予“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 ”“广东百名优秀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广东省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等称号。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30多项,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17项,获授权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等,发表论文60多篇。
黄清华,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自1998年以来一直从事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白玉菇等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和企业管理。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共17项,探索出具有广东特色的集中制包、分散出菇、联农带农食用菌高效栽培模式,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获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
黄育江,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秋食用菌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食用菌等农作物的科学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广东省食用菌行业协会会员,主持和参与省级、市级项目10多项。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