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的重大挑战,给很多考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科学有效地应对压力,调整好心理状态,本身就是备考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心理状态不佳,考生可能会在复习时心不在焉、缺乏动力,也可能会在考试时紧张慌乱、分心走神,还有可能在得知考分后自暴自弃、怨天尤人。
考生的心理状态会非常明显地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影响考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家庭沟通氛围以及家庭关系质量,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考生的身体、情绪和思维状态。如果家长能够多了解考生的常见困扰,并且掌握一些科学的引导方法,那么就可以改善家庭生活作息,提高家庭关系质量,为考生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撑,成为稳定考生考前心态的坚强基石,达到“加油而不加压”的效果。
笔者撰写这部指导手册的目的就是为高三家长提供一套系统的操作指南。一方面,本书汇总了高三毕业班全过程中常见的考生困扰,对其逐一分析梳理,帮助高三家长了解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心态波动。另一方面,本书针对典型问题,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解问题的成因,同时为家长总结简洁、直接的评估工具与指导工具,帮助家长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为孩子提供帮助,以及在帮助的时候可以说什么、做什么。
这部指导手册包含的问题及指导工具,都直接来源于笔者多年从事高三考前心态调节指导的真实案例与经验提炼。笔者自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就开始从事青少年发展领域的心理学研究,关注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与情绪变化,比如考试焦虑、厌学抑郁等主题。自2018年开始,笔者受广州市教育系统的委托,为高三学生开展考前心态调节指导,累计在数十所中学开展讲座、座谈。通过与老师和学生的直接交流互动,笔者了解到考生遭遇的困扰其实具有相当强的共性和规律,于是总结出了毕业年级考前心态发展阶段,囊括了毕业年级每个时段最为突出的典型困扰。同时笔者在大量一对一答疑指导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千例个案,根据考生反馈、筛选提炼出针对性的评估与指导工具,适用于毕业年级紧张的生活节奏与高压的心理状态。
在笔者多年从事高三毕业生考前指导的过程中,凡是坐下来聊一聊就泪流不止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与家长的矛盾而忍不住哭泣。考生在意的不仅仅是成绩的起起伏伏,更在意的是成绩起伏之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所有别人的评价当中,家长作为父母至亲,当然是考生最为看重的。而且家长作为亲人,说的话和做的事也是考生逃不掉也避不开的,即使因为家长而不开心,也只能一直窝在心里,成为甩不掉的情感负担。因此,家长读者阅读本手册,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了解高三考生可能会体验到的各种困扰,从而做到将心比心,和考生共情,提高沟通交流的效率,改善家庭关系质量。
此外,本手册对于家长朋友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也会有所帮助。在高三备考过程中,很多时候家长会经历比考生更加严重的焦虑情绪。因为家长知道自己不能替代考生复习或走进考场答题,因此很容易产生巨大的无力感。同时家长也普遍缺乏直接在学科知识方面给考生提供指导的能力,更会感觉自己帮不上忙。但是家长本来就不应该混淆自己的角色,家长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而是考生的亲人。家长朋友阅读本手册后就会知道,亲人会影响考生“为什么目标而学,以什么心情而学,凭什么身体条件而学”。身体状态、情绪心境与目标思维,这三者就是考生在考前心态调节的三个关键维度,是积极健康的精气神的实质内容。
良好的考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积极的健康的精气神,有三方面特征:精力充沛、心气顺畅、心神专注。三方面的精气神共同决定了考生复习积累的知识和技巧到底有百分之多少能够发挥出来。身体方面是否能达到精力充沛,与生活作息、睡眠、饮食、运动等习惯有关;情绪方面是否能实现心气顺畅,与自我放松、自我激励等情绪调节方法有关;思维方面能否保持心神专注,与目标设定、自我管理等意志品质有关。精气神方面的科学指导对于很多考生和家长来说都非常缺乏。
为方便家长读者阅读本手册,笔者将根据毕业年级的时间顺序,依次梳理典型问题,方便高三家长在高三毕业年级一整年的复习备考过程中随时查阅,对照考生的近况,寻找相应的指导答案。每个时间分段都首先讨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导答案中会包括一些独立模块,包括知识原理、评估工具和指导工具三种模块。知识原理介绍困扰产生的前因后果,适用于时间充沛且愿意思考的家长与考生。评估工具帮助家长和考生识别自己的困扰程度或分型,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做心态调节干预。指导工具则是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步骤,告诉家长说什么、做什么,以便帮助考生调节考前心态。在关键问题的指导之后,还会列出对应时间段的常见问题,以“快问快答”的方式为家长提供简明且快速的指导,方便家长及时为考生提供支持。
家长读者使用本手册时,应该考虑自身家庭沟通习惯与家庭关系质量。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考生与家长关系融洽,彼此有充分的信任。这时家长可以帮助考生节省他们的宝贵时间,在详读本手册后,与考生沟通,直接为考生提供指导,成为具有专业心理科学支撑的“百事通”和“情感安全基地”。如果家长与考生关系欠佳,那么这时家长的指导或建议恐怕不一定能够被考生听进去,考生甚至可能会出于逆反心理而刻意抵触。这种情况下,家长读者可以采用另一种交流方法,即由父母双方趁着孩子在场的吃饭时间或家庭休息时间,谈论本手册中列出的问题与对应指导,让孩子听到。这种避免直接指导的方法虽然效率低一些,但却可能激发考生自己的追问或思考。而且本手册包含的问答虽然是针对高三年级提炼梳理的,但却会普遍地在人们面对各种困难与压力时出现,也会对已经工作的家长有帮助。
高考比拼的不只是那短短三天的考试,还包括了整个高三年级的备考过程。形象地讲,迎接高考的过程,就好像是为了在一场运动会中胜出而持续一年的训练备战。在日复一日枯燥而辛苦的训练中,有些人缺乏持久的动力,中途放弃了;有些人缺少科学的指导,中途跑偏了;或者甚至过度训练把自己弄伤了,只能早早退出竞赛;还有一些人虽然训练非常努力,一直在坚持,但心理素质上的差距导致他们每次在比赛中都无法百分之百地充分发挥实力。面对这些问题,高三家长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本手册的指导内容,就可以在高三备考的一整年中,成为孩子信赖的“教练员”和“陪跑者”。希望更多考生家庭能够因“科学之方法、理性之精神”而受益,更好地为高考做好准备,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