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学习状况要区分实力和能力两个部分。实力对应当前的存量,而能力对应获得增量的方式。
评估实力需要考察当前各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状况。家长能够给到考生的帮助就是避免考生单纯参照过去各科的得分或排名来判断自己的实力。各学科的分数排名虽然与实力有关,但只是一个不准确的表面信号,有效的实力盘点需要超越分数排名的表象,观察考生在各个学科的实际复习状态。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可以从得分与排名这些直观的结果开始了解,但是一定要有后续的问题讨论才可以继续深入挖掘孩子的学习状况,超越分数和排名的表象。
实力优势盘点沟通记录表格
家长在使用实力优势盘点沟通记录表格后,将每个学科有数字计分的问题,所有答案的数字加总,分数越高就越说明该学科是值得关注的优势学科。在高考备战过程中,过往成绩好不代表这个学科就是优势,反而可能会随着复习暴露出问题而出现成绩下滑。这时如果固执地纠结,认为自己原来这个学科很好,现在出了问题,这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其实所谓的优势学科应该是在投入学习时间后能够快速见到提升效果的学科,即使原来考分很低或不及格,只要能够明显提升都算优势,因为这样的学科会成为考生的信心来源,也是高考抢分的重要方向。
实力劣势盘点沟通记录表格
这个评估工具仍然是对每个学科计分加总,分数越高越说明这个学科是明显的劣势。备考中的劣势学科核心特征是降低考生投入复习的动力和意愿,是一个心理层面的判定,植根于学生平常如何上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写作业、如何考试答题的细节习惯之中。
在识别了实力上的优势和劣势学科之后,针对兴奋期的复习安排,可以在每周的复习安排之中,把优势最突出的学科放在周一,作为一周开头第一天的自主复习重点,选择相对容易查缺补漏的板块,争取在周一获得势如破竹的感觉,增加自己的动力。然后要在周二安排劣势最突出的学科,但不要重复自己过去的学习方法,而是要鼓励考生针对劣势学科的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重复过去的无效方法是不智之举,优先找到改变的方向最为重要。在周三安排优势第二突出的学科,在周四安排劣势第二突出的学科,以此类推,给每一天都安排一个自己选择的主要复习学科。而第七天则要对六科进行回顾,这样可以避免在兴奋期过于随意地安排各学科的复习,出现偏差。
评估能力需要关注学习中思维过程、策略、习惯等方面,还包括考生的性格特点、动机水平等。能力与分数排名之间的关联更加不确定。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学习能力,哪怕是看似懵懂的小婴儿也拥有惊人的知识吸收能力,这是属于人类的种族天赋。但很多考生与家长会把能力与实力混为一谈。应该说,实力积累得多,确实可能会出现强者愈强的现象。但是实力不足绝对不等于没有改变的能力。只要不给自己扣上“学渣”的帽子自甘堕落,谁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增量。
高考虽然学科有六个,但实质上每个学科的学习都依赖最基础的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因为语言的阅读理解和表达、公式规律的提取和应用,这是所有学科共同的必要技能。评估学习能力就是从评估语文与数学的表现入手,但语文考试和数学考试的分数并不是一个可信赖的信号。家长可以和考生使用以下的“学习能力底层基础讨论提纲”来交流,看看有哪些没有在语文和数学考试中出现的重要因素在影响自己的成绩提升。
学习能力底层基础讨论提纲
续上表
这个学习能力底层基础讨论并不需要规定唯一的标准答案,观察要点在于是否能够有话可说,是否愿意尝试思考。这个讨论作为一次评估工具,重要价值在于由家长引领,帮助考生意识到学习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听课做题,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学内容的思考。而思考并不等于看着书本或题目干坐着空想,而是要采取一系列促进思考的具体方法,不要让自己的大脑空转或者成为一个被动的解题机器。家长可以使用以下的指导小工具,和考生共同讨论,为每个策略举出例子,然后思考这个策略是否适合融入自己某个学科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思维深度的策略建议库
续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