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头”这东西,是广东人的“通灵宝玉”,玄得很。广东人天性爱吃,满桌佳肴尽取好“意头”的名字,“食嘢讲意头”。
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顿饭,无疑是大年三十的团年饭了。一家人团团圆圆辞旧岁迎新春,热热闹闹,只为满桌的“意头”而来。请看一份团年饭菜单:“鸿运当头”“凤凰于飞”“连年有余”“哈哈大笑”“发财就手”“好市大利”“满地金钱”“添丁添寿”“包罗万有”“新年步步高”“百年好合”,你读懂了吗?
读“意头”菜单有如读天书,广东人对这些“意头”菜式却都耳熟能详,要说正式的菜名反而不太习惯。比如上述“天书菜单”,其实就是烧乳猪、白切鸡、清蒸鱼、白灼虾、发菜猪手、蚝豉猪脷、冬菇扒菜胆、杂锦肉丁、包点、糕点、莲子百合糖水。这足以体现广东人对食物“意头”有近乎虔诚的追求。
粤语里的“意头”,语义相近于普通话中的“彩头”,凡事都要讨个吉利。文字发音表达上有不吉利意思的,怎么办?闻过即改啊!猪舌(蚀)改叫“猪利”,猪肝(干)成了“猪润”,丝(输)瓜变身“胜瓜”,苦瓜又名“凉瓜”……这就不难理解,广东人的饮食何以全吃成了“意头”,粤菜中又何以蕴藏那么多古怪的励志元素。
“食嘢讲意头”,这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中,又是最让广东人上心的。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一套相应的节日传说、节日饮食、节日娱乐、节日仪式、节日禁忌等烦琐的节日习俗,这其中,节日饮食因其极具地方特色的“意头”诱惑,尤为广东人所看重。未吃过,未算过节。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才有团年饭那“意头”爆满的菜单。当然这囊括不完,光是看年前小吃的准备,就有诸多“意头”讲究。油器和蒸糕,是必须要有的标配。油器之中,煎堆为例,“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只因为“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更寓意着“五谷丰登”“家肥屋润”。而年糕、萝卜糕、马蹄糕等多种糕点的蒸制,则全为了“人生步步高”。
团年饭的准备,旧时广府人家还稍带有些“碛(压)年”小动作:两条鲮鱼煎香后放在米缸里,以示“连年有余”;买一整条的甘蔗,加上带根的生菜、芹菜、红头葱、大蒜等,分别代表“有头有尾”“掂过碌蔗(粤语,意为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生活节节甜”“生财有道”“勤勤力力”“聪明会算”。总之,“意头”不怕多。
元宵节了,“月半大如年”,除了有如团年饭、开年饭(大年初二)一样有鸡有鱼的“意头”饭局外,汤丸是必须要吃的。据其形,尝其味,汤丸有“团团圆圆”“甜甜蜜蜜”之“意头”。不过,广东人又有“吃了汤丸大一岁”的说法。该说法要追溯到“冬大过年”,冬至曾是岁之首,冬节比春节的形成时间还要早。故此,执着于过冬(至)的广东人,晚餐也要摆满可与团年饭比肩的丰盛“意头”菜式,并遵循吃汤丸的传统习俗,还要叮嘱家里小孩讲一句“吃了汤丸大一岁”。
扫一扫,更精彩
扫一扫,更精彩
清明节的备受重视,缘因慎终追远的节日意义。祭拜先人,更为感恩先人庇佑之福,金猪在上以示“金猪佑福”,吃烧肉是暗示“红皮赤壮”。清明吃荞菜(蕌头)寓意“轿菜”,想到被阳界唤醒的先人始终要返去,总要备好体面的交通工具。至于这“轿”是八人大轿还是劳斯莱斯,自是要看先人所处年代去灵活用之,“轿到财到”。
端午节赛龙夺锦,广东人过这个节的饮食特点主要聚焦于粽子和龙船饭。或在家里安安静静吃粽子,或到祠堂热热闹闹吃龙船饭,重要的目的还在于“与龙共吃”,吃了便“龙马精神”“龙精虎猛”。在珠江三角洲的传统习俗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无关,而与水乡记忆中的龙图腾有关。不管是咸肉粽还是枧水粽,都是龙爱吃的专享食品。龙船饭当然也属“龙食”“圣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意思的是,在四月初八,澳门有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鱼行醉龙节。该节俗的重头戏之一是派、领龙船头长寿饭,“与龙共吃”要趁早。每年一到过节,澳门人一方面用极具仪式化的醉龙舞蹈,把龙醉酒的神态步态演绎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万人空巷,街头形成一队队人龙,都在派、领龙船头长寿饭,都把吃上这一口饭视为当年非完成不可的人生大事。这应属于岭南水乡龙图腾的一个另类版本,通过“与龙共舞”“与龙共吃”,来完成对长命百岁、丁财两旺、老少平安的节日祈福。
提到中秋节,其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也讲究“食嘢讲意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月饼作为传统祭月的主角、传说中嫦娥仙子最喜爱的食物,大家肯定要“与月亮女神共吃”,从中感受团圆、甜蜜与温馨。中秋的特色食品是很丰富的,碌柚(粤语,意为柚子)肯定不会缺席,柚同“佑”,吃着吃着就“保佑安康”了。芋头则有“护头”之意,吃它是为“维护家中领头人”;而芋仔又等同“护仔”,芋头、芋仔一起吃,便寓意“合家平安”。还有炒田螺,“对月吮田螺,越吮越眼明”,吃了做人心明眼亮;盐水花生吃之“生生性性(粤语,意为懂事听话)”;菱角进入食物行列则因“棱角分明”,吃了“聪明伶俐”,诸如此类。
事情就是这样,广东人“食嘢讲意头”,把我们的节日过得活色生香。无论这个节那个节,广东人总是善于用特定的饮食仪式及各种度身订制的节日食品,来实现“意头”的传递与送达,实惠且实在地传承着传统节日文化。
扫一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