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得闲出来饮茶”:广式茶市与社交方式

追随着每天太阳的升起,广府人喜爱饮茶、爱说“饮茶”。第 6 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入“饮茶”词条时,加贴“方(言)”标签并说明道:“是粤港一带流行的生活方式。”

饮茶,俗称“一盅两件”,应属于整个广府民系的生活习俗标记,颇具独特性。或相约说个事,或表达个谢意,或纯属亲友间、夫妻间只为享受一下纯粹的广式生活。广府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总是“得闲出来饮茶”。

同说“饮茶”,同在广东,广府民系与潮汕民系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若潮汕人邀约“饮茶”,则饮的多是“工夫茶”,其间种种“工夫”,尽是为了渲染一个“茶”字,展示茶叶与水相遇的成茶过程。至于广府人所说的“饮茶”,会让人疏忽茶本身,在乎“两件”,诸如虾饺、拉肠、烧卖、粉果、凤爪、叉烧包、牛肉丸、蛋挞、煎饺、马拉糕、萝卜糕、春卷、咸水角、芋角、糯米鸡、裹蒸粽、蒸排骨、蒸猪肚、牛百叶等统称为“点心”的食物,实为多件,喧宾夺主。

如果要追溯广式茶市的兴起源头,时间或可回到清咸丰、同治年间,那些为普罗大众所欢迎的“二厘馆”。所谓“二厘馆”,实属方便劳动者休息交流的地方,茶价只收二厘(1 钱银两约等于 72 厘),固有其名。馆内匹配的正是“一盅两件”:“一盅”,一般为大耳粗嘴瓷壶再配个瓦茶盅,壶里所放茶叶多为“粗枝大叶”,冲出的茶味涩而缺茶香,当时茶客的评价是“最好省肠”(粤语,意为适宜冲洗肠胃);“两件”,一般是松糕、大包、大粽、钵头饭之类价廉物美的茶点,“至紧要塞饱肚”(粤语,意为关键能填饱肚子)。

“一盅两件”成为广府人社交的普遍载体,全赖茶居、茶楼、茶室等应运而生。广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始于清乾隆年间“一口通商”的日子里,全国各产地的好茶叶都得经此外销,这就为“一盅”在品种和品质上的诸多提升提供了条件。各色红茶、绿茶、花茶、乌龙、普洱、铁观音等,水开茶好,很适宜生意人约在一起谈合作。“得闲出来饮茶”,这时又相当于“谈生意”,斟着茶吃着点心,生意也谈成了。到清末民初,广州甚至形成了颇有口碑的“如”字号系列茶楼,以示样样如意,其中又有“九条鱼(如)”之称。据老广州人回忆,“九条鱼”分别是:惠如、三如、太如、多如、东如、南如、瑞如、福如、天如。到了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鱼”仍是街坊饮茶的首选地。

作为社交方式上的延伸,“得闲出来饮茶”,其功能当然又是多方面的。著名作家巴金在《旅途随笔》中记下,那年到广州陶陶居饮茶的发现,“席间有位老妇人掀帘而入,还带有两位女子进来,请他们睇相论银”。巴金后来从朋友那里获知,所见到的情境就是“相睇”(粤语,意为相亲),也就是陌生男女在媒人的牵线下相互对看,看能否发展为朋友关系。广东著名作家陈残云在《香飘四季》里,同样活灵活现地描述了发生在陶陶居的“相睇”故事。当时人们的社交方式很少,且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广府地区的茶楼一直就是最合适的社交平台,尤其是男女相识、交往的沟通平台,“一盅两件”的怡情惬意,不知同时玉成多少好事。

广式茶市与人们的社交方式有着这么密切的关系,于是催生出一些与此有关的茶俗。比如扣指谢茶,当人家给你斟茶时,你要以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表示感谢,现已成饮茶应知的基本礼节。此礼节要溯源则溯自当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一次皇帝给随从斟茶,受宠若惊的随从很想下跪叩拜,又怕因此暴露了皇帝的身份,急中生智,遂以两指微屈,轻叩桌面以示叩礼。至于乾隆皇帝到底有没有微服巡视过广州,微服下江南的故事如果只发生在江南何以江南反倒没这茶俗?这些事情虽然一直没有人予以较真、予以考究,但此斟茶标配茶俗却连同故事本身,一路传承至今。

开盖续水,是又一个有意思、有故事的茶俗。饮茶时茶壶里若要续水,只需打开壶盖并将其放置壶边,服务员自会会意地把水满上。故事由此说起,旧时有钱人上茶楼饮茶,酷爱一手持“私家茶壶”一手持鸟笼前往。有一回有堂倌被茶客揪住大骂,说是掀盖续水时,把放茶壶里的画眉放飞了,这鸟儿价值千金,非赔偿不可。经此教训,茶楼业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凡不自己打开壶盖者,一律不予续水。凡此种种,闻“得闲出来饮茶”召唤者,若不懂茶俗,就会少了好多饮茶乐趣。

饮茶文化,作为一张可勾勒城市品格和人文神韵的最佳名片,原来可以这样让广府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中。一壶茶、一支烟、一杯酒、一份报纸、一桌点心、一班茶友,一起谈天论地,家事国事天下事,对于广府人的饮茶生活来说都是赏心乐事。

扫一扫,更精彩 042UHTFqQyI9aeyIsX0xCFQ+0tQs+xdla+s5eNuusCUbRAU3DCyB5CYU7FrIfa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