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县域电商的概念。
2.了解县域电商的特点。
3.了解县域电商成败的根本标准。
小张从互联网上了解了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再次强调发展农村电商,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近年来,“县域电商”这个词出现在政府文件中的次数较多,但是小张只听说过农村电商,对县域电商却一知半解,你可以帮助他吗?
截至 2020年 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9.04亿,较上年底新增 7 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64.5%,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 8.97亿。2019年全国网络零售额为 106 324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县域电商也逐渐成长起来,2019年我国县域电商零售额为 30 961.6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 29.12%,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 2 694.1亿元。通过对国内较早一批从事县域电商地区(如浙江遂昌、江苏沙集、浙江义乌、河北清河等)的研究发现,其都是以某几个懂电商的农户试着在网上卖土特产或其他适合网销的产品为开端,借助农村的熟人社会效应,逐步形成以村、镇、县为单位的产供销产业群。
目前,县域电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广义来说,县域电商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以商务活动为主体,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所进行的商务活动过程。狭义来说,县域电商是电子商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主动将网络销售平台和物流配送渠道下沉至县域,在县域范围内从事农特产品和生活日用消费品销售及服务的电子商务活动。
首先,县域电商是电商主流化发展到现在由城及乡、由东及西全面普及阶段的产物;其次,县域电商是县域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电商的大政方针和政策部署的体现;最后,县域电商符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电商的发展情况来看,自 2014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加大电商示范县建设工作力度;阿里巴巴、京东根据各自的数据,陆续发布全国县域电商发展报告;阿里巴巴还将全国县域电商指数上线,召开了两届县域电商峰会;商务部及地方党政部门、淘宝大学等机构纷纷举办县域电商培训班。这些都对县域电商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阶段县域电商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广度深度不一。在东部沿海的一些县份,电商发展已是如火如荼,而在中西部的不少县,电商还处于导入期。
(2)重视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县级政府将电商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日程,制定战略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源配置。
(3)动力机制创新。与此前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和市场驱动、自下而上两类电商并存且各自为政不同,近年县域电商呈现出政府与市场主体合力推进的新格局。
(4)具体样式纷呈。我国县域之间情况各异,电商发展的基础条件、阶段现状、合作平台、演进路径等也不尽相同。在原有县域电商经验的基础上,近年各地又涌现出一批新案例、新典型、新模式。
当下县域电商开始全面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电商。比如机制创新的挑战,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目前,虽然县域电商总体上形成了政府与市场联手的新格局,但在具体合作方式上,仍处于探索、创新及试错的阶段,应将能否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好处作为检验县域电商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首先,应“基于市场”。县域电商毕竟要靠市场,政府不能“送全程”。同时,还应靠资源、市场“双轮驱动”。县域电商靠本地“资源驱动”,即有什么卖什么,虽不错,但有局限。电子商务的一个新能力是对接广域市场,所以还可以市场需要什么卖什么。由于农产品电商发展难度大,生鲜电商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可以选择比较容易上手的来做。更重要的是,县域电商的目的是发展经济,让老百姓增收,产业依托要为目的服务,因此不要光盯着第一产业,要“接二连三”。
其次,应上下行并重,循序渐进。当前在县域,尤其是在农村电商中,农产品上行明显滞后于工业品下行。解决农产品上行,需要当地产业链配合,同时还应注重市场创新。目前县域电商发展不平衡,特别需要适应不同情况的业务模式,应该鼓励市场探索,创新商流,欢迎高端,不拒低配;政府也应将在县域电商中的基本功能定位于“营造环境、公共服务”,切忌一厢情愿、画地为牢。
学习任务单 1-1
学习任务考核单 1-1
班级: 姓名: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