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老年人生理上的老化刻板印象

本章第一节探讨了老年人的定义及老年人在生命周期中的位置,第二节简单介绍了老年人正常的生理变化特点。正如上文提及的,对老年人的阶段划分以及规律的探寻,有利于我们概括性地掌握老年人的特点,便于进行日常护理,同时,也会导致社会忽略个体差异性,导致老化刻板印象的产生。

本节将向大家介绍:什么是老化刻板印象?老化刻板印象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有哪些?常见的老化刻板印象有哪些?

一、什么是老化刻板印象

1.刻板印象

人类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会将某一类人或者事物的特征提炼、概括,并形成一种比较固定而笼统的看法,我们称之为刻板印象。常见的刻板印象有女生温柔善良,男生强壮勇敢,年轻人强壮并充满活力和朝气,老年人身体不强壮、记忆力差但是社会经验较丰富。

刻板印象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人们简化认知过程,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应对周围的复杂环境;另一方面又易于使人们忽略个体差异性,因先入为主的观点而造成知觉上的错误及对他人错误的评价。

2.老化刻板印象

关于老年人所具有的特点或属性的内化信念,即人们对老年人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所持有的观念与预期,称为老化刻板印象(aging stereotype)。老化刻板印象的内容包括身体特征、人格特质、社会地位和行为倾向。

关于老化刻板印象形成的解释,有学者提出老化刻板印象的终身内化观。老化刻板印象的终身内化观认为:个体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将老化的观念内化到自身的认知体系中,并在成年时期得到积累和强化,从而一直保持到老年时期;当人们进入老年时,早年内化的老化刻板印象便会成为自我老化刻板印象。

老化刻板印象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消极或者不恰当的老化刻板印象会显著影响老化刻板印象持有者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也就是说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持有消极和严重的老化刻板印象,均会影响老年期的各种生理功能、心理功能。

二、老化刻板印象的影响

老化刻板印象在老年期会成为一种自我身份认同,老年人会将老化刻板印象通过老年时期“可能自我”内化到自我概念中。这种内化的信念可能会影响老年人面对困境时的努力程度和策略的使用,能显著影响老化刻板印象持有者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

1.老化刻板印象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学者对老化刻板印象的研究发现:在人们对老年人的消极信念和积极信念中,消极刻板印象多于积极刻板印象;消极刻板印象的存在会影响老年人的努力程度和策略的使用。

相关研究显示,个体在年轻时持有的消极老化刻板印象越多,他在老年时的健康越差。在日常生活中,那种持有老年人就是“多病多痛、不中用”等老化刻板印象的人,往往最终重病缠身,生活悲观厌世,甚至出现明显的心理精神症状。这是一种“自我实现预言”的现象。

2.老化刻板印象对老年人认知的影响

多项面向大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老年人人格特质的印象多表现为:保守、墨守成规、小心谨慎、健忘、和善、知足、从容、沉着、孤零零、守规矩。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出门忘记带钥匙或者手机时会认为自己马大哈,而老年人偶然忘记带钥匙或者手机,却会一整天都疑心自己年纪老、记忆力不好、不中用了。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70岁的老年人,他们的行动、思维和感觉与50岁左右的中年人一样好。

老年人对于衰老的自我刻板印象潜意识地影响着自己行为的期望,发挥着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本书重视阐释老年人的生理变化规律、心理成长规律、社交变化特点及灵性思考四方面的一般规律,目的是让读者简单了解大部分老年人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不得不提醒,切忌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全人护理更强调人的个体化,不能离开当事人而对理论中的老年人进行护理。

三、常见的老化刻板印象

因老化刻板印象而产生的年龄歧视,已经成为继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之后新的社会歧视。本章第二节“老年人的正常生理改变”中介绍了老年人生理改变的一般规律,但是该节介绍的老化现象的个体差异很大,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对老年人的消极刻板印象越多,对老年人的身份越排斥和抗拒的个体,其生理老化现象越明显。

1.老年人与记忆

对老年人的老化刻板印象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特别是记忆方面,比如很多人(包括老年人自身)都认为老年人比较健忘、学习新东西总是记不住。

生理上,老年人的记忆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然而,老化刻板印象会显著影响老年个体的记忆能力。有研究显示,启动消极的老化刻板印象会让老年参与者的记忆能力下降,启动积极的老化刻板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参与者的记忆能力。很多研究证明:老化态度的改变可以影响记忆作业机制,对老化持积极的正面态度,可以使老年人的记忆自我效能提高,从而明显改善记忆力,反之,记忆成绩明显降低;老化态度的改变通过态度本身、记忆自我效能和情绪改变三条途径影响记忆作业。

以上是老年人记忆能力的一般改变,如老年人出现明显的记忆衰退,则需要考虑是不是疾病的表现,如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内容请参阅第四章第一节和第六章第二节。

对老年人记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全社会推动并加强积极老化态度的教育,有助于延缓认知老化过程,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2.老年人与疾病

老年人常将“人老了总是多病痛”挂在嘴边,事实上,还有很多老年人是疾病的幸免者,直至寿终正寝。

权威的老年病学家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一项针对百岁老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相关研究(表2-3)后发现,百岁老人中几乎没有肥胖或严重吸烟者,其健康史可分为三种模式,即疾病幸免者、疾病幸存者和疾病延迟者。其中:疾病幸免者即没有患病的百岁老人;疾病幸存者即在80岁以前就患有老化相关疾病,但仍然活着的人;疾病延迟者即80岁或以后才出现老化相关疾病的人。

表2-3 百岁老人健康史模式

注:*相关疾病如脑卒中、心脏病、癌症、高血压、骨质疏松、甲状腺功能紊乱、帕金森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白内障等。

由此可见,疾病不是衰老的必然结果,规律的体育锻炼和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延长寿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疾病虽然不是衰老的必然结果,但是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老年人总体免疫能力的下降,他们更容易罹患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与处理疾病,将在第三章相关各节详细介绍。

3.老年人与性生活

性是人类最自然的本性之一,性生理需求是人类最普遍的需求之一。对于老年群体的性生理需求,很多年轻人(甚至老年人)都会有“老不正经”这样的刻板印象。

然而越来越多证据证明,到了八九十岁,人们在性生活方面仍然十分积极,且性生活可能会起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作用,如研究发现,有规律的性生活可以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活幸福感。

老年人的性生理需求普遍存在,这方面的需求需要得到子孙辈的理解与接纳,需要医疗卫生人员制定合适的老年人性健康教育策略。

老年人参与性生活需主要考虑两个因素:①身体和心理是否健康;②先前的性活动是否规律。此外,老年人的性生活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住宿条件受限、子女赡养导致的分居以及人们对老年人性生活的偏见。

身体上,老年人的性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一些相应的变化:男性在50岁以后血浆游离睾酮、白蛋白结合睾酮和总睾酮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勃起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刺激,硬度降低,性交时间缩短,不应期阶段可能会持续一天甚至几天;女性阴道变窄,弹性降低,自然分泌的润滑液变少,性交更困难。

老年人同房的频率取决于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没有固定的限制。一般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情致顺其自然,65岁时可每周1~2次,75岁以上可1~2周1次,80岁以上可每2个月1次。在患病情况下,急性发作期或治疗期应暂停同房,多数慢性病恢复期可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后同房,而重病患者绝对禁止性生活。

老年人的性生活除了直接性交获得性满足之外,大多表现为语言、爱抚、接吻、依偎、抚摸、身体的相互接触和摩擦等。此外,应特别注意,老年人免疫能力普遍较弱,性活动必须注意卫生安全,避免染上性病。

(吴 珍)

◎参考文献

[1]帕帕拉,奥尔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从成年早期到老年期:第10版[M].李西营,冀巧玲,张恒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3]贺庆利,余林,马建苓.老化刻板印象研究现状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3):495-505.

[4]郭庆伟.谈谈老年人性生活的问题[J].现代养生,2011(5):58.

[5]唐丹,燕磊,王大华.老年人老化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1):159-162.

[6]LEVY B R,ZONDERMAN A B,SLADE M D,et al.Memory shaped by age stereotypes over time[J].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2,67(4),432–436. N/0lj3M0X+11Ucr7c9XJO80tlErSsrY3OWHZ+qS5aHzFYSgVjR/Cjeq17vpoV8U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