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监测的幼儿组对象为3~6岁的广东省幼儿,抽样分为乡村幼儿、城镇幼儿。全省共获得幼儿有效样本量为13151例,其中乡村为6195例,城镇为6956例,具体见表2-1-1。
本次监测主要调查幼儿的出生情况、喂养方式、睡眠时间、身体活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情况,结果如下。
出生包括胎龄、体重、身长这三个方面,现详述如下。
(1)出生胎龄。
调查结果显示监测对象中足月出生的幼儿占90.5%,早产和过期产的人数百分比分别是5.2%和4.3%。其中,男性幼儿出生时胎龄为早产和足月出生的人数百分比高于女性幼儿,过期产的人数百分比低于女性幼儿( p <0.05)。相比于3岁幼儿,其他年龄组幼儿出生时胎龄为早产和过期产的人数百分比更高,足月生的人数百分比更低( p <0.05)(表2-1-2)。
表2-1-2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不同胎龄的人数百分比
按照城乡分类统计,乡村幼儿出生时胎龄为足月出生、早产、过期产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90.9%、5.2%、3.9%,城镇幼儿出生时胎龄为足月生、早产、过期产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90.1%、5.3%、4.6%,城乡幼儿出生胎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2)出生体重。
幼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2千克。其中,男性幼儿出生体重高于女性幼儿( p <0.05)。不同年龄组幼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1-3)。
按照城乡分类统计,乡村幼儿出生体重为3.2千克,城镇幼儿出生体重为3.3千克,城乡幼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表2-1-3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的平均数
(3)出生身长。
幼儿出生身长平均为50.7厘米
。其中,男性幼儿出生身长高于女性幼儿(
p
<0.05)。不同年龄组幼儿出生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1-3)。
按照城乡分类统计,乡村幼儿出生身长为50.6厘米,城镇幼儿出生身长为50.7厘米,城乡幼儿出生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监测对象中55.3%的幼儿出生后4个月内是母乳喂养,14.3%为人工喂养,30.4%为混合喂养。男性幼儿出生后4个月内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人数百分比低于女性幼儿,混合喂养的人数百分比高于女性幼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年龄组幼儿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的人数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相比于3岁幼儿,6岁幼儿母乳、混合喂养的人数百分比更低,人工喂养的人数百分比则更高(表2-1-4)。
表2-1-4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不同喂养方式的人数百分比
按照城乡分类统计,乡村幼儿出生后4个月内母乳、人工、混合喂养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56.0%、14.3%、29.7%,城镇幼儿出生后4个月内母乳、人工、混合喂养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54.7%、14.2%、31.1%,城乡幼儿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的人数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幼儿在幼儿园日平均睡眠时间为601分钟
。其中,男性幼儿在幼儿园日平均睡眠时间高于女性幼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幼儿,其余年龄组幼儿在幼儿园日平均睡眠时间均更短(
p
<0.05)。幼儿在休息日(主要指周末)平均睡眠时间为623分钟。其中,男性幼儿在休息日平均睡眠时间低于女性幼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幼儿,其余年龄组幼儿在休息日平均睡眠时间均更短(
p
<0.05)(表2-1-5)。
按照城乡分类统计,幼儿园日,乡村幼儿平均睡眠时间为603分钟,城镇幼儿平均睡眠时间为599分钟,且城乡幼儿平均睡眠时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休息日,乡村幼儿平均睡眠时间为625分钟,城镇幼儿平均睡眠时间为621分钟,城乡幼儿平均睡眠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幼儿身体活动情况调查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和日常(在幼儿园外)活动情况,包括屏幕静态活动、中等强度到大强度的身体活动、室内有身体活动的玩耍、户外玩耍、运动类兴趣班活动、文化艺术类兴趣班活动等。
(1)幼儿园活动情况。
屏幕静态活动包括看电视、录像、电脑、手机、平板等。监测对象中,每周都参加屏幕静态活动的人数百分比为69.7%,其中,男性幼儿为69.4%,女性幼儿为70.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年龄组幼儿每周参加屏幕静态活动的人数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任意一个年龄组,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5天屏幕静态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表2-1-6)。
监测对象中,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屏幕静态活动的平均时间为30分钟。不同年龄组幼儿每周参加屏幕静态活动的平均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相比于3岁,6岁幼儿每周参加屏幕静态活动的平均时间更多(表2-1-7)。
表2-1-6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每周参加屏幕静态活动不同天数的人数百分比
中高强度活动指活动时,与平时相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监测对象中,每周都参加中高强度活动的人数百分比为66.4%,其中,男性幼儿为66.0%,女性幼儿为66.7%,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其余年龄组的幼儿每周参加中高强度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更高( p <0.05)。任意一个年龄组,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5天中高强度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表2-1-8)。
表2-1-8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每周参加中高强度活动不同天数的人数百分比
监测对象中,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中高强度活动的平均时间为45分钟。相比于3岁,其余年龄组幼儿每周参加中高强度活动的平均时间更多( p <0.05)(表2-1-9)。
室内身体活动玩耍包括捉迷藏、跳舞、走、跑、爬、堆积木、玩玩具等。监测对象中,每周都参加室内身体活动玩耍的人数百分比为72.4%,其中,男性幼儿为72.1%,女性幼儿为72.7%,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4岁和5岁幼儿每周参加室内身体活动玩耍的人数百分比更高,且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任意一个年龄组,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5天室内身体活动玩耍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表2-1-10)。
表2-1-10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每周参加室内身体活动玩耍不同天数的人数百分比
监测对象中,幼儿每周参加室内身体活动玩耍的平均时间为61分钟,其中男性幼儿为62分钟
,女性幼儿为61分钟
,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4岁和5岁幼儿每周参加室内身体活动玩耍的平均时间更多,但6岁幼儿则更少,且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1-11)。
户外玩耍包括在户外游戏等。监测对象中,每周都参加户外玩耍的人数百分比为68.3%,其中,男性幼儿为67.8%,女性幼儿为68.7%,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幼儿,4岁和5岁幼儿每周参加户外玩耍的人数百分比更高,6岁幼儿相对较低,且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任意一个年龄组,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5天户外玩耍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表2-1-12)。
表2-1-12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每周参加户外玩耍不同天数的人数百分比
监测对象中,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户外玩耍的平均时间为71分钟,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6岁幼儿每周参加户外玩耍的平均时间较少,且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1-13)。
(2)日常活动情况。
屏幕静态活动包括看电视、录像、电脑、手机、平板等。监测对象中,每周都参加屏幕静态活动的人数百分比为89.2%,其中,男性幼儿为89.1%,女性幼儿为89.2%,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4岁和5岁幼儿每周参加屏幕静态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更高,但6岁幼儿相对较低,且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任意一个年龄组,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2天屏幕静态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表2-1-14)。
表2-1-14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每周参加屏幕静态活动不同天数的人数百分比
监测对象中,幼儿每周参加屏幕静态活动的平均时间为47分钟
,其中男性幼儿为48分钟
,女性幼儿为47分钟
,且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其余年龄组幼儿每周参加屏幕静态活动的平均时间更多(
p
<0.05)(表2-1-15)。
中高强度活动指活动时,与平时相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3~6岁年龄组,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2天中高强度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表2-1-16)。
监测对象中,幼儿每周参加中高强度活动的平均时间为45分钟
,其中男性幼儿为48分钟,女性幼儿为44分钟,且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4岁和5岁幼儿每周参加中高强度活动的平均时间更多,但6岁幼儿相对较少,且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1-17)。
表2-1-16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每周参加中高强度活动不同天数的人数百分比
室内身体活动玩耍包括捉迷藏、跳舞、走、跑、爬、堆积木、玩玩具等。监测对象中,每周都参加室内身体活动玩耍的人数百分比为83.7%,其中,男性幼儿为83.5%,女性幼儿为83.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4岁和5岁幼儿每周参加室内身体活动玩耍的人数百分比更高,但6岁幼儿相对较低,且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数年龄组的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2天室内身体活动玩耍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表2-1-18)。
表2-1-18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每周参加室内身体活动玩耍不同天数的人数百分比
监测对象中,幼儿每周参加室内身体活动玩耍的平均时间为63分钟,其中男性幼儿为64分钟,女性幼儿为62分钟,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4岁幼儿每周参加室内身体活动玩耍的平均时间更多,但6岁幼儿较少,且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1-19)。
户外玩耍包括在户外游戏等。监测对象中,每周都参加户外玩耍的人数百分比为80.4%,其中,男性幼儿为79.6%,女性幼儿为81.2%,且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幼儿,4岁和5岁幼儿每周参加户外玩耍的人数百分比更高,6岁幼儿相对较低,且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任意一个年龄组,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2天户外玩耍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表2-1-20)。
表2-1-20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每周参加户外玩耍不同天数的人数百分比
监测对象中,幼儿每周参加户外玩耍的平均时间为71分钟,其中男性幼儿为72分钟,女性幼儿为71分钟,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年龄组间幼儿每周参加户外玩耍的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1-21)。
参加运动类的兴趣班活动包括舞蹈、足球、冰雪、轮滑、游泳、跆拳道等。监测对象中,每周都参加运动类的兴趣班活动的人数百分比为37.0%,其中,男性幼儿为31.6%,女性幼儿为42.8%,且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其余年龄组幼儿每周参加运动类的兴趣班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更高( p <0.05)。大多数年龄组的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1天运动类的兴趣班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表2-1-22)。
表2-1-22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每周参加运动类的兴趣班活动不同天数的人数百分比
监测对象中,幼儿每周参加运动类的兴趣班活动的平均时间为68分钟
,其中,男性幼儿为63分钟
,女性幼儿为72分钟
,且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其余年龄组幼儿每周参加运动类的兴趣班活动的平均时间更多(
p
<0.05)(表2-1-23)。
参加文化艺术类的兴趣班活动包括英语、绘画、演讲、乐器、棋类等。监测对象中,每周都参加文化艺术类的兴趣班活动的人数百分比为38.9%,其中,男性幼儿为36.6%,女性幼儿为41.3%,且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其余年龄组幼儿每周参加文化艺术类的兴趣班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更高( p <0.05)。任意一个年龄组,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1天文化艺术类的兴趣班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表2-1-24)。
表2-1-24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每周参加文化艺术类的兴趣班活动不同天数的人数百分比
监测对象中,男、女性幼儿每周参加文化艺术类的兴趣班活动的平均时间均为70分钟
,且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于3岁,其余年龄组幼儿每周参加文化艺术类的兴趣班活动的平均时间更多(
p
<0.05)(表2-1-25)。
(1)身高、坐高及坐高指数。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身高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变化范围,男性为101.2~117.8厘米,女性为100.2~116.8厘米。男性幼儿身高平均数高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1,表3-1-1)。
图2-1-1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身高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身高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身高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2,表3-1-18)。
图2-1-2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身高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身高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除3岁、4岁年龄组外,5岁、6岁女性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身高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3,表3-1-18)。
图2-1-3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身高平均数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坐高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变化范围,男性为57.5~65.6厘米,女性为56.9~65.0厘米。男性幼儿坐高平均数高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4,表3-1-2)。
图2-1-4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坐高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坐高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3岁外,男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坐高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5,表3-1-19)。
图2-1-5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坐高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坐高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3岁外,女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坐高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6,表3-1-19)。
图2-1-6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坐高平均数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坐高指数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变化范围,男性为55.7~56.8,女性为55.7~56.9。男、女性幼儿坐高指数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7,表3-1-3)。
图2-1-7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坐高指数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坐高指数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4岁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坐高指数平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2-1-8,表3-1-20)。
图2-1-8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坐高指数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坐高指数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3岁外,女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坐高指数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9,表3-1-20)。
图2-1-9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坐高指数平均数
(2)体重和BMI。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体重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变化范围,男性为15.8~21.5千克,女性为15.1~20.4千克。男性幼儿体重平均数高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10,表3-1-4)。
图2-1-10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体重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体重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6岁外,男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体重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11,表3-1-21)。
图2-1-11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体重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体重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3岁和4岁外,女性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体重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12,表3-1-21)。
图2-1-12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体重平均数
男性幼儿BMI变化范围为15.2~15.4千克/米 2 ,女性幼儿BMI变化范围为14.9~15.1千克/米 2 。男性幼儿BMI平均数高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13,表3-1-5)。
图2-1-13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BMI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的BMI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BMI平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14,表3-1-22)。
图2-1-14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BMI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的BMI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女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BMI平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15,表3-1-22)。
图2-1-15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BMI平均数
(3)胸围及胸围指数。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胸围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变化范围,男性为52.0~56.2厘米,女性为51.2~54.9厘米。男性幼儿胸围平均数高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16,表3-1-7)。
图2-1-16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胸围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胸围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6岁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胸围平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2-1-17,表3-1-24)。
图2-1-17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胸围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胸围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3岁和4岁外,女性其他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胸围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18,表3-1-24)。
图2-1-18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胸围平均数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胸围指数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变化范围,男性为47.7~51.4,女性为47.1~51.1。男性幼儿胸围指数平均数高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19,表3-1-8)。
图2-1-19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胸围指数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胸围指数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胸围指数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20,表3-1-25)。
图2-1-20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胸围指数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胸围指数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3岁和4岁外,女性其他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胸围指数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21,表3-1-25)。
图2-1-21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胸围指数平均数
(4)体脂率。
男、女性幼儿整体的体脂率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变化范围,男性为16.3%~17.1%,女性为18.5%~20.7%。男性幼儿体脂率平均数低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22,表3-1-9)。
图2-1-22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体脂率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体脂率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体脂率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23,表3-1-26)。
图2-1-23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体脂率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体脂率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3岁和4岁外,女性其他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体脂率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24,表3-1-26)。
图2-1-24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体脂率平均数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安静脉搏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变化范围,男性为95.0~99.9次/分,女性为96.2~101.1次/分。男性幼儿安静脉搏平均数低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25,表3-1-11)。
图2-1-25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安静脉搏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安静脉搏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3岁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安静脉搏平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2-1-26,表3-1-28)。
图2-1-26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安静脉搏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安静脉搏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女性6岁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安静脉搏平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2-1-27,表3-1-28)。
图2-1-27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安静脉搏平均数
(1)速度、灵敏素质。
采用15米绕障碍跑、双脚连续跳反映幼儿的速度、灵敏性和协调性素质。其中,幼儿15米绕障碍跑或双脚连续跳时间越短,幼儿的速度、灵敏性和协调性素质越好。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15米绕障碍跑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变化范围,男性为7.6~9.7秒,女性为7.8~9.9秒。男性幼儿15米绕障碍跑平均数低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28,表3-1-12)。
图2-1-28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15米绕障碍跑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15米绕障碍跑平均数低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3岁和6岁外,男性其他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15米绕障碍跑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29,表3-1-29)。
图2-1-29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15米绕障碍跑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15米绕障碍跑平均数低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6岁外,女性其他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15米绕障碍跑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30,表3-1-29)。
图2-1-30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15米绕障碍跑平均数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双脚连续跳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变化范围,男性为5.8~8.6秒,女性为6.1~8.9秒。男性幼儿双脚连续跳平均数低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31,表3-1-13)。
图2-1-31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双脚连续跳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双脚连续跳平均数低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5岁和6岁外,男性其他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双脚连续跳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32,表3-1-30)。
图2-1-32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双脚连续跳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双脚连续跳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女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双脚连续跳平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33,表3-1-30)。
图2-1-33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双脚连续跳平均数
(2)力量素质。
立定跳远和握力反映幼儿的力量素质。其中,幼儿的立定跳远距离越远、握力越大,幼儿的力量素质越好。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立定跳远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变化范围,男性为61.5~103.5厘米,女性为60.2~98.4厘米。男性幼儿立定跳远平均数高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34,表3-1-14)。
图2-1-34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立定跳远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立定跳远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5岁和6岁外,其他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立定跳远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35,表3-1-31)。
图2-1-35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立定跳远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立定跳远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女性5岁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立定跳远平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2-1-36,表3-1-31)。
图2-1-36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立定跳远平均数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握力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变化范围,男性为4.1~7.6千克,女性为3.7~6.5千克。男性幼儿握力平均数高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37,表3-1-15)。
图2-1-37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握力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握力平均数低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握力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38,表3-1-32)。
图2-1-38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握力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握力平均数低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3岁外,女性其他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握力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39,表3-1-32)。
图2-1-39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握力平均数
(3)柔韧素质。
采用坐位体前屈反映幼儿的柔韧素质。其中,幼儿坐位体前屈距离越远,幼儿的柔韧性越好。
男性幼儿各年龄组的坐位体前屈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变化范围为7.7~9.0厘米;女性幼儿在5岁之前,各年龄组的坐位体前屈平均数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之后呈现下降,变化范围为9.7~10.3厘米。男性幼儿坐位体前屈平均数低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40,表3-1-16)。
图2-1-40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坐位体前屈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坐位体前屈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各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坐位体前屈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41,表3-1-33)。
图2-1-41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坐位体前屈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坐位体前屈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除4岁和5岁外,女性其他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坐位体前屈平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42,表3-1-33)。
图2-1-42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坐位体前屈平均数
(4)平衡能力。
走平衡木反映幼儿的平衡能力。其中,幼儿走平衡木完成时间越短,幼儿的平衡能力越好。
男、女性幼儿各年龄组的走平衡木平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变化范围,男性为7.1~13.1秒,女性为7.3~13.0秒。男性幼儿走平衡木平均数低于女性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43,表3-1-17)。
图2-1-43 广东省幼儿各年龄组走平衡木平均数
男性城镇幼儿走平衡木平均数高于乡村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4岁年龄组,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走平衡木平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44,表3-1-34)。
图2-1-44 广东省男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走平衡木平均数
女性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走平衡木平均数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各年龄组间比较,女性城镇幼儿与乡村幼儿的走平衡木平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图2-1-45,表3-1-34)。
图2-1-45 广东省女性城乡幼儿各年龄组走平衡木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