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测试过程质量控制

整个测试过程质量控制分为测试前准备质量控制和测试中质量控制。

(一)测试前准备质量控制

测试前准备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器材准备和校验、场地准备。

1.器材准备和校验

在测试前,各测试队基本做到器材到位,安装、调试和试运转完毕,并且准备充足的消耗品(如吹嘴、酒精等)。

各测试队,按技术要求对需要校对的仪器进行校对。

(1)身高计。测试人员使用150厘米长的标准钢尺校验,首先,将钢尺的“0”点放在身高计的底板上,并使钢尺紧靠身高计立柱。然后,将身高计水平压板向下滑动至钢尺上端,比较身高计的测试数值与钢尺的额定长度,误差不超过0.1厘米为符合要求。

(2)体重计。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将备用的10、20、30千克重的标准砝码或等标定物,分别放置在体重计的量盘上,如果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与砝码重量相同,则表示仪器准确。然后,再将备用的100克重的标准砝码加到量盘上,如果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增加0.1千克,则表示仪器灵敏度符合要求。

(3)电子肺活量计。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使用2000毫升容量的气体容积测量器,对肺活量计进行校验,先拉动测量器的活塞到最大刻度,再将测量器的出口与肺活量计的进气口紧密连接,然后,缓慢地推动活塞将测量器内的气体全部注入肺活量计中。如果肺活量计的刻度值在(2000±40)毫升区间内,标明肺活量符合要求。

(4)围度测试尺。使用标准钢尺与之对比,如果每米误差不超过0.2厘米,表示带尺准确,符合要求。

(5)计时器。按照北京时间对秒表进行校检,如果每分钟误差不超过0.2秒,标明秒表准确,符合要求。

(6)血压计。检查橡胶球、橡胶管、气阀旋钮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2.场地准备

测试前,各测试队准备测试场地,室内或室外测试场地应地面平坦、宽敞、明亮,总面积均大于150平方米,有利于测试仪器的摆放、人员的组织和分流。机能指标的测试应选择在较为安静的场所进行,体重、围度等指标的测试应按性别分开进行。

(二)测试中质量控制

测试中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对测试人员、受试者、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准确性、科学性的控制。

1.对测试人员的要求

(1)提前30分钟进入测试现场,做好检查、校正仪器等各项准备工作。

(2)测试前,向受试者介绍测试要求。

(3)及时复查数据,以便现场补测。

(4)严格执行监测的各项要求,不得擅自改变监测内容、测试方法及检验的质量要求。

2.对受试者的要求

(1)测试前12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2)保持测试现场安静。

(3)须按各项测试要求尽力完成每项测试。

(4)测试着装要求:应穿运动衣、裤、鞋。其中,形态测量时,男性穿短裤,女性穿短裤、背心或短袖衫。

(5)素质测试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测试后做好整理活动,以免受伤。

(6)原则上每位受试者的所有检查指标应在一天内完成,若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完成。

3.数据检验

地市级测试队分别指派2名熟悉业务、工作细心的专业人员担任检验员,全权负责对现场测试结果的检验。

(1)检验员现场审查。

①检验人员在收取IC卡在中心工作站进行数据采集时,要对每位受试者数据进行审核,并根据系统提示对存在错误提示的数据进行重新审核,并组织复测。根据错误发生情况及时查找和更正错误并解决问题。对不符合规定者及时向测试人员提出,并当场改正。

②按《检测指标测试值正常范围参考表》要求,逐项检查各项指标的监测数据。对测试值超出(表1-3-2,表1-3-3)范围的,而又未注明已复测或病残等原因,视为可疑数据,由原测试人员当场再次复测。

表1-3-2 幼儿检测指标测试值正常范围参考表

续表

表1-3-3 成年人、老年人检测指标测试值正常范围参考表

续表

*毫米汞柱不是法定计量单位,1毫米汞柱=133.32帕,以下同。

(2)随机复测检验。

①复测检验方法。

检验员每天随机抽取当日受试者总人数的5%,对形态指标进行复测,检验测试误差。具体步骤如下:

1)对抽中的受试者新建一个测试IC卡,对该受试者的全部形态指标进行再次测试(测量误差检验),注意每项指标的测试均由原测试人员进行。

2)测量完毕后,受试者将IC卡交回中心工作站,数据将自动上传到“数据平台”,并按照抽样点统计误差率。

3)测量误差可在“数据平台”进行查看,地市质量监督员、省级质量监督员可按照各自权限查看抽样点的误差率(具体操作流程见数据上传与质量控制平台使用方法)。

4)各地市级、省级质量监督员应关注“数据平台”中的测量误差率,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意测量误差检验要在每天测试的过程中随机抽复测的受试者,避免都安排在每日测试的结尾阶段。各地市级、省级质量监督员应关注“数据平台”中的测量误差率,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意测量误差检验要在每天测试的过程中随机抽复测的受试者,避免都安排在每日测试的结尾阶段。

②测量误差评估范围。

测量误差的允许范围见表1-3-4(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已经内嵌到“数据平台”,不需要人工计算)。

表1-3-4 “测量误差”范围参考表

*测量误差计算:

误差发生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P =∑ n / AN ;其中,∑ n 为复测卡片中测试误差超出允许范围的总项次数; A 为每张卡片形态指标数的总和; N 为复测卡片数(抽测人数)。

③检验评估。

1)“测试误差”每日评估标准。

各测试队在开始工作后,“测试误差”发生率由“质量控制网络系统”在测试的第二日发布;若“测试误差”发生率大于5%。监督员应及时与测试人员研究,找出原因和改进办法,及时改进直至符合要求。

2)“测试误差”累计评估标准。

各测试队在开始工作后,“质量控制网络系统”将发布每支测试队3个连续测试日的累计“测试误差”发生率,若累计“测试误差”发生率大于10%,则这3个连续测试日的测试数据视为“无效数据”,必须重新组织测试。

④形态指标测试误差允许标准。

身高:±0.5厘米;坐高:±0.5厘米;体重:±0.1千克;胸围、腰围、臀围:±1.0厘米。

4.器材校验维护

每一测试单元开始时,测试队应安排人员按器材使用方法将全部仪器试运行一遍,全部仪器运行正常方能正式测试。对超出测量误差的器材须及时进行校正、维修或更换。 +WQhnKXYXmPHlswqV/WprfAFFALYV8uC0VzgU2UCeBtg9p2E3smjbcJBhfjaoP8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