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清镁正常值为0.8~1.15mmol/L(l.9~2.8mg/dL),当血清镁<0.6mmol/L(1.6mg/dL)时,诊断为低镁血症(hypomagnesemia)。低镁血症常与其他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并存。
1.镁储备不足 早产儿、胎儿生长受限、多胎、母亲低镁等原因均可导致胎儿镁储备不足;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因肾脏重吸收镁障碍导致低镁血症,由于低镁血症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同时降低肾脏、骨骼等靶器官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反应性,常与低钙血症并存。
2.镁摄入减少 新生儿有肠道疾病、肝脏疾病或各种原因导致的肠切除术后均可影响镁的吸收;长期胃肠外营养的新生儿若镁补充不足可导致低镁血症;单纯牛乳喂养儿因磷摄入过多可影响镁的吸收。
3.镁丢失增加
(1)消化道丢失 腹泻、肠瘘等可导致肠道丢失镁。
(2)肾脏丢失 有些药物如利尿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导致肾脏排镁增加;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脏排镁增加;肾小管疾病可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镁障碍。
4.内分泌及代谢紊乱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时血磷增高的同时血清钙、镁均降低。
5.遗传性低镁血症 原发性肾性低镁血症多由基因突变导致家族性低镁血症,伴高尿钙、肾钙化。
1.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 神经肌肉传导性增强,严重时可出现惊厥、呼吸暂停,与低钙血症不易区分,且常与低钙血症同时存在。
2.心律失常 严重低镁血症可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早期改变为T波高尖、QRS波增快,严重者PR间期延长,T波平坦、倒置,ST段下移,Q-T间期正常可与低钙血症鉴别。
1.有低镁血症症状时应补镁治疗,25%硫酸镁0.2~0.4mL/kg稀释成2.5%硫酸镁,缓慢静脉注射(<1mL/min),8~12h 1次。也可使用25%硫酸镁0.2~0.4mL/kg深部肌内注射,肌内注射过浅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不适用于早产儿。惊厥控制后可口服10%硫酸镁,每次1~2mL/kg,每天2~3次,多数病例治疗7~10天。口服高浓度硫酸镁易致腹泻。静脉补镁时,若出现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或呼吸抑制等表现时,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mL/kg。
2.对于长期肠外营养(1周以上)的新生儿,应注意额外补充镁,建议2.5%硫酸镁0.2~0.4mL/(kg·d)。
(陈 诚 冯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