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磷<1.6m m ol/L诊断为低磷血症(hypophosphatemia)。根据血清磷下降的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低磷血症(1.0~1.6mmol/L),中度低磷血症(<l.0mmol/L),重度低磷血症(<0.6mmol/L),极重度低磷血症(<0.4mmol/L)。低磷血症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超早产儿。
1.磷储备不足 正常胎儿75%的骨盐在妊娠后3个月储备,提前出生造成早产儿钙、磷储备不足。
2.磷摄入不足 多见于长期胃肠外营养新生儿,尤其是超早产儿,由于常规胃肠外营养液配方中的磷含量远远低于宫内胎儿生长所需。也见于纯母乳喂养早产儿,母乳中磷、钙含量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要,未额外补充可导致低磷血症。生后生长发育迅速而磷补充相对不足也可导致低磷血症。
3.某些药物的影响 新生儿使用糖皮质激素、呋塞米、抗惊厥药物可增加尿钙、磷排泄,肾小管重吸收磷减少,导致低磷血症。
轻度低磷血症常无特异表现,当血磷<0.6mmol/L时,可出现肌无力、反射减弱、惊厥或昏迷、呼吸衰竭,常与多脏器功能障碍有关,提示低磷血症与危重病例死亡有关。慢性低磷血症以代谢性骨病的表现为主。
长期胃肠外营养时,应注意补磷,由于补磷可促进骨矿化,导致血钙降低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此,通常补磷应同时补钙。早产儿尤其是超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即应进行钙、磷的补充,全胃肠外营养时补充甘油磷酸钠1~1.5mL/(kg·d),同时应补充10%葡萄糖酸钙5~8mL/(kg·d),合适的钙磷比为(1.14~1.3)∶1(单位:mmol)或(1.5~1.7)∶1(单位:mg)。
注:每1mL葡萄糖酸钙中含钙9.4mg,相当于0.22mmol,1mL甘油磷酸钠含磷31mg,相当于1mmol,同时含有2mmol钠。
(陈 诚 冯 婧)